近几周,伴随着中美两国关税“拔枪上膛”式的互诉繁重征税,跨太平洋航线上空航(取消港口停靠)现象愈演愈烈:2025年4月累计空航船舶超80艘,已远高于2020年疫情高峰期的51艘,全球供应链再度面临严峻考验。
贸易萎缩,空航激增
昔日繁荣不再,跨太平洋航线惊现“停航潮”
曾几何时,往返于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跨太平洋航线,是全球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满载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见证着两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然而,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时期挑起的关税战硝烟再起,这份繁荣正在迅速褪色。
就在十天前,面对此前美国对中国商品累计高达145%的惩罚性关税,中国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加征高达125%的关税,这无疑给本已紧张的中美贸易关系雪上加霜,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陷入了停滞。
“空航”警报拉响,全球供应链遭遇“寒流”侵袭
“空航”(Blank Sailing),指的是远洋承运商由于货运需求低迷或船舶周转不畅等原因,临时取消原定的港口停靠计划。这如同交通网络中的航班取消,直接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令人不安的是,根据最新的航运数据,2025年4月报告的跨太平洋航线空航数量已经超过80艘,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2020年5月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创下的51艘的纪录!这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全球航运活动的显著萎缩,预示着全球贸易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流”侵袭。
航运巨头发出预警,未来数周货运需求或将断崖式下跌
航运咨询机构Sea-Intelligence发布的每周报告,为我们揭示了更为严峻的未来图景。数据显示,承运商预计未来几周,亚洲至美国西海岸航线的集装箱需求将比预期骤降28%,而亚洲至美国东海岸航线的货运量降幅更将高达惊人的42%!Sea-Intelligence直言,贸易战的影响已经迫使大量托运人暂停甚至直接取消货运订单。需求的急剧萎缩,直接导致了对集装箱船运力的需求下降,而承运商不得不通过大规模取消航线来应对这一困境。
专家解读:贸易壁垒之下,多方利益受损
集装箱预订平台Freightos的研究主管犹大·莱文(Judah Levine)指出,短期内大量取消从中国出发的航线,可能会迫使航运公司调整运营策略,例如增加从其他地区出发的服务。然而,这对于海运承运人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不仅可能导致运营成本上升,还可能因为空箱滞留在中国等问题而面临额外的压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托运人也将面临货物运输延误的风险,原本规划好的供应链节奏将被彻底打乱,最终可能导致商品交付延迟,甚至影响终端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小型航运公司面临生死考验,全球贸易格局或将重塑
Sea-Intelligence 此前的报告更是发出了警告,认为贸易战对于规模较小的利基航运公司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些公司往往高度依赖于来自中国的货源,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来迅速转向其他地区的货物。在贸易壁垒的高墙之下,一些小型航运公司甚至可能面临全面停运的风险。
这场由贸易摩擦引发的航运业震荡,不仅仅是航运企业自身的危机,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全球贸易格局可能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和重塑。过度依赖单一贸易伙伴的风险暴露无遗,全球供应链的多元化和韧性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警钟长鸣: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充满挑战
中美贸易的萎缩,以及由此引发的空航规模远超疫情时期的严峻局面,无疑给全球经济的复苏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如今,贸易壁垒如同人为设置的障碍,阻碍着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最终损害的将是全球消费者的福祉和全球经济的整体繁荣。
我们不禁要问,这场由关税战引发的“停航潮”何时才能平息?全球经济又将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各国唯有摒弃保护主义,加强对话与合作,才能真正推动全球贸易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注入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