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投资东盟的注意事项
1.投资风险
中资企业在赴东盟开展投资合作之前应对潜在风险做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包括法律法规、合规要求、行业限制、汇率及汇兑风险、融资困难、劳动力供应、商业欺诈、舆论环境、安全隐患、自然灾害和疫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等,这些风险可能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运营安全。
2.防范风险措施
做好实地考察调研:在投资前进行充分调研,包括对项目或贸易客户及相关方的资信调查和评估,对投资或承包工程国家政治和商业风险的分析和规避,对项目本身实施的可行性分析等。
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投资,守法经营,密切关注当地法律法规变动情况,并寻求专业法律顾问的帮助。
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东盟各国政府对吸引外资有多项优惠政策,特别是设立分公司、代表处、地区总部、国际总部,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争取最大的优惠政策。
在当地建立和谐关系: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工会的关系;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履行社会责任:做好国际化、本地化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护良好的中资企业在地形象。
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遇有重大问题和事件发生,及时向使(领)馆报告,并接受使(领)馆的指导和协调。
建立并启动应急预案:客观评估潜在风险,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制定详细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预警和紧急回应机制,完善应急预案。
做好劳务救济工作:在发生劳务纠纷时,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或通过所在国劳动部及其下属机构寻求救济。
利用金融保险方式保障自身权益:积极利用保险、担保、银行等金融保险机构和其他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的相关业务,保障自身权益。
承包工程应特别注意:发挥国内母公司的基建优势,拓展东盟承包工程市场,做好劳务管理,实行部分本地化经营。
劳务合作应特别注意:严格遵守中国外派劳务和所在国劳务合作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和遵约守诺教育,及时解决劳务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