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口贸易的风险有哪些
1. 海关严查“洗产地”,货物直接被扣押
近年来,欧美海关对**“虚假原产地”**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主要手段包括:
X光扫描+开箱查验(美国海关新增AI识别系统)
核查提单、装箱单、商业发票的一致性
追溯供应链,要求提供完整加工证明
真实案例:
2023年,某深圳企业通过马来西亚转口至美国的电子产品,因原产地证造假被美国海关扣押,不仅货物全损,还被罚款50万美元!
2. 第三国政策突变,中转渠道被切断
部分国家(如印度、土耳其)已开始限制中国商品转口,要求提供更严格的加工增值证明(如35%以上附加值)。若无法满足,货物可能被拒绝出口或加征惩罚性关税。
3. 货代/第三方跑路,钱货两空
许多转口贸易依赖海外仓或代理公司,但部分不良服务商会:
虚假承诺“100%清关”,实则无能力操作
收到货款后失联,货物被弃置在码头
伪造文件,导致企业被海关列入黑名单
4. 高额法律风险,企业负责人可能被追责
在欧美国家,故意规避关税可能构成“贸易欺诈”,面临:
刑事处罚(如美国《海关法》最高可判10年监禁)
巨额罚款(通常是逃税金额的3-5倍)
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失去国际贸易资格
5. 长期商业信誉受损
一旦被海关查处,不仅当前货物受损,还会导致:
海外买家终止合作(担心连带责任)
银行收紧信用证额度(风控升级)
供应链合作伙伴撤单(避免被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