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关税漏洞关闭,购物成本飙升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将于本周五(2025年5月2日)正式关闭一项关键的关税漏洞——“最低限度豁免”(de minimis exemption),该政策长期允许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商品免税进口,且无需繁琐的海关文书。这一变化将显著推高消费者在Shein、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购物的成本。例如,一件原本10美元的T恤,可能会因新增关税飙升至24.50美元。 消费者、零售商和物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一政策的反复调整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现状:价格上涨,订单减少
自特朗普于2025年2月签署行政命令,宣布终止对中国和香港小额包裹的关税豁免以来,Shein和Temu等平台已开始调整价格策略。 根据彭博社和CNN报道,部分商品价格涨幅高达91%至400%。 例如,Temu新增了“进口费”,一件18.47美元的夏装加上26.21美元的关税费用后,总价达到44.68美元,涨幅142%。 Shein则将关税成本直接计入商品价格,一件10.88美元的连衣裙已涨至13.88美元。
消费者对价格上涨表现出明显抵触情绪。据彭博社Second Measure分析,自2月5日起的五天内,Shein在美销售额下降16%至41%,Temu降幅高达32%。 亚特兰大消费者林赛·奥利弗表示,她因预期价格进一步上涨,提前购买了夏装,但对未来成本表示担忧。 同时,社交媒体(如Reddit和X)上充斥着对Temu高额进口费的吐槽,一笔298.42美元的订单因关税暴增至722.81美元。
背景:最低限度豁免的争议与变革
“最低限度豁免”源于1930年代,旨在降低低价值商品的通关成本。2016年,免税门槛从200美元提高至800美元,导致小额包裹数量激增。CBP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处理了超13亿件最低限度包裹,平均价值54美元,远超2015年的1.39亿件。 这一漏洞被Shein、Temu等中国电商广泛利用,通过小额包裹规避高额关税,提供低至3美元的鞋子和15美元的智能手表。
早在2024年9月,拜登政府已提出收紧豁免政策,禁止受中美301条款关税影响的商品享受豁免。 特朗普上台后进一步加码,2月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并永久取消豁免,但几天后因物流堆积问题短暂恢复,引发政策不确定性。
影响:消费者、电商与物流的多重挑战
未来:全球趋势与应对策略
全球范围内,类似政策正成为趋势。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等地已取消或调整低价值商品的免税政策,征收10%-35%的关税。 这表明跨境电商的低价优势正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挑战。对于Shein和Temu,优化供应链、提升本地仓储能力(如Temu的“本地仓库”选项)将是关键。 消费者则需适应更高的价格,或转向亚马逊等平台,后者已明确不会单独列示进口费,以维持价格透明。
总结:低价时代或将终结
随着“最低限度豁免”的关闭,Shein和Temu的超低价模式在美国市场面临严峻考验。10美元的T恤涨至24.50美元,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迫使电商平台重新布局全球战略。 尽管政策反复引发不确定性,但关税上调的趋势不可逆转。消费者需为更高成本做好准备,而跨境电商的低价盛宴,或许正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