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与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Masdar)签署阿塞拜疆Bilasuvar 445MW和Banka 315MW光伏电站EPC项目合同,标志着中国能建首次以EPC总承包模式进入阿塞拜疆市场。
图片来源:PV光圈见闻
本文是中亚产业研究“阿塞拜疆生意经”系列第21篇,深度介绍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及周边国家(阿富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蒙古)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拓展阿塞拜疆清洁能源版图
2025年3月11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与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Masdar)在阿布扎比签署了阿塞拜疆Bilasuvar(比利亚苏瓦尔)445MW和Banka(班卡)315MW光伏电站EPC项目合同。
这两个项目是中国能建在阿塞拜疆首次以EPC总承包模式承建的大型光伏电站项目,同时也是西北院与Masdar的首个EPC合作项目。
比利亚苏瓦尔项目是阿塞拜疆在建的最大光伏项目,交流侧输出容量为445MW,直流侧容量为580MW,容配比为1.3,年平均发电量约8.9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约67万吨。
班卡光伏项目交流侧输出容量为315MW,直流侧装机容量为410MW,容配比约为1.3,年平均发电量约6.4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8万吨。
两个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5.3亿千瓦时,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15万吨,将大幅增加阿塞拜疆的清洁能源供应,助力该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对于推动阿塞拜疆可再生能源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阿塞拜疆推进可再生能源战略
阿塞拜疆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明确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其中包括6吉瓦的光伏装机容量。
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财政激励与税收减免,设立绿色能源基金和提供低息贷款,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参与。
此外,阿塞拜疆还简化了新能源项目的审批流程,缩短了项目落地周期,推动光伏与储能技术的融合,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大型光伏电站建设。
阿塞拜疆南部地区日照充足,年辐射强度高,具备发展光伏产业的优越条件。以比利亚苏瓦尔项目为例,规划装机容量为445MW,预计年发电量约8.9亿千瓦时。
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也推动了家庭与商业储能需求的激增,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能建深化中亚市场拓展
中国能建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建设企业,近年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在中亚地区的市场布局。
此次与Masdar合作承建阿塞拜疆光伏项目,标志着中国能建在中亚市场的又一重要突破。
通过EPC总承包模式,中国能建将为项目提供从设计、采购到施工的全方位服务,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效率推进。
此外,中国能建还积极推动技术本地化,与当地企业合作,培养本地技术人才,促进当地就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项目的实施效率,也为阿塞拜疆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亚光伏市场的新机遇
阿塞拜疆作为连接东方和欧美地区的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地理位置优越,具备成为区域能源枢纽的潜力。
依托巴库港与跨里海走廊,阿塞拜疆计划向欧洲出口绿色氢能,并与意大利、欧盟探讨氢气管道合作,目标成为欧亚绿色能源的中转站。这为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的光伏产业布局提供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中亚地区的光伏项目建设。
例如,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承建的阿塞拜疆戈布斯坦地区光伏电站项目,是该国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光伏电站,已于2023年10月分批并网发电。
该项目占地约550万平方米,投用后每年发电量达5亿千瓦时,可供11万家庭使用,每年减少20万吨碳排放。
此外,中国电建与中信博合作,在阿联酋签署了1.5GW光伏项目EPC合同,合同金额高达7.55亿美元。
该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之一,标志着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度参与中东能源转型的又一里程碑。
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亚地区的光伏市场将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通过技术输出和项目合作,中国企业不仅助力当地能源结构转型,也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