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简介
2025年7月1日,美国参议院以微弱多数(51比50)通过了《大美丽法案》(简称“OBBBA”),副总统万斯投出决定性一票;众议院已在5月通过相关版本,预计将于本周三(7月2日)再次投票,若一致通过,法案将送交总统特朗普签署成为法律。
该法案篇幅约900页,自由裁量范围颇广。其中多个条款直指中国及其商品供应链,对中国外贸或将产生系统性的冲击和影响。
二、对华外贸的关键规定
-
1. 取消小额包裹免税规则
增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此前可免税进入美国,法案彻底取消该条豁免,将对中国跨境电商形成直接打击。
原美国对中国小包征税率曾高达145%,后降至最高54%,仍远高于普通税率。
影响方面:
-
• 中国跨境电商直发受挫,如 Shein、Temu 等低价快时尚平台将面临成本上升,销售压力增大;
-
-
• 中国通过设立美国仓储等本地化策略缓冲影响,但外贸出口业务或将重回国内装运或本地履约,贸易结构调整成本增加;
-
• 对小微出口企业打击严重,以低价位商品为主的小包出口利润压缩。
-
2. 拟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暂搁置)
虽暂未落实,但此项提案透露出收紧进口关税的大趋势,一旦通过,全面影响中国制造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定价结构与竞争力。
-
3. 清洁能源领域排除中国资本参与
法案规定如中国资本拥有25%股份,即使非控股,也将无法获得清洁能源税收抵免;中高端制造及新能源产业价值链将受挫。
-
4. 材料来源门槛限制
若项目材料超过60%来自中国(未来可进一步收紧)将取消补贴资格,此项规定将制约太阳能、风电、电动车等领域中国产品在美布局。
-
5. 提前削减电动汽车购车补贴
原补贴延续至年底,法案将补贴提前至2025年9月30日终止,将削弱中国电动车在美市场竞争力。
-
6. 人才/技术转让限制
中美在技术许可、产业合作方面将增设审查门槛。例如福特与中国电池企业合作可能受阻,影响产业链合作项目的开展。
-
7. 对汇款与支付的征税条款
外贸企业人员向海外汇款将被征收1%税(绿卡人士也在征税范围),没有设定免征额。贸易支付成本上升,结算方式选择受限。
三、经济与行业冲击评估
1. 电商与快销品领域
中国跨境电商将面临大幅汇率与税率转嫁,消费者端价格上涨预期明显。Shein、Temu 等低价电商或将调整物流与履约模式,将更多库存或仓储布局迁移至美国本土,增加成本。据路透社,中国小包出口下降趋势明显。
2. 新能源与高端制造板块
因税收抵免与补贴门槛严苛,中国企业将被剥离美政策激励,或将放缓在美投资扩展。涉及太阳能组件、电动车电池等关键部件的本土化路径受到阻隔,短期内或导致相关中美谈判和合作项目延缓甚至终止。
3. 贸易与汇款成本
1%的汇款税虽然看似幅度不大,但对大额进出口结算造成负担,尤其是涉及保证金、预付款节点的贸易模式。长期或影响贸易结算方式选择,提升对账和合规成本。
4. 战略预期与产业链重构
中国出口商需以短期应对、长期布局为导向,包括:
-
-
-
-
• 探索采用本地组装、区域整合等避税与结构性对冲方式。
四、中国应对策略建议
-
1. 政策层面跟进
外交协调以争取美中谈判空间,并通过WTO等多边机制反映关切;同时,中国可在进口审批、出口退税等方面进行配套政策调整,以缓冲冲击。
-
-
• 加强本地履约能力建设,如设立美国或区域仓、再出口中心;
-
• 明确供应链敏感度,优化物资来源,减少美方补贴受限风险;
-
• 加快外币结算、跨境支付创新,以规避合规引发的成本风险。
-
-
• 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高价值领域,强调研发与差异化竞争,争夺“非补贴属性”的市场份额;
-
• 探索对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市场,推动贸易多元化;
-
• 强化品牌建设与市场本地化运营,突出中国制造的品质与创新,而非低价。

五、观点评述
“特朗普的‘大美丽法案’”在传递出的信息是,美国对华贸易的政策空间仍在持续收紧,贸易保护与供应链本地化目标将日益明确。对于中国外贸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推动产业升级与市场结构调整的催化器。
总体来看,短期冲击集中在跨境电商与低端制造领域,中长期影响则包括新能源、高附加值产业链合作受阻、市场结构重塑。
中国外贸需快速转向出海模式、打造全球化供应链应对复杂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