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越来越多跨境卖家开始提起“沙特”。
这个被很多人"听过、谈过,但没认真做过"的市场,突然变得炙手可热。
Mordor Intelligence 数据显示,沙特电商市场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279.6 亿美元,2030年有望增长至494.9亿美元。其中,跨境销售额占比达35%,结构上对跨境卖家仍留有充足空间。
再加上沙特人均GDP高、年轻人口多、互联网渗透率高,看起来是个完美的新蓝海。
但它真值得做吗?适合做哪些?前景如何?本文试图从几个核心坐标,拆开看。
人不多,但钱花得起
任何市场一切都得从“人”开始谈。但人不多,不等于没得做。
沙特全国人口约3600万,确实不算大,只有印尼的七分之一;但结构拆开看,却是另一套逻辑。
根据2024年数据,18—35岁人群占比超过沙特总人口60%。这些人多数集中在利雅得、吉达、达曼等一线城市,是电商最活跃、最稳定的主力人群。
从人均收入看,沙特的人均GDP长期维持在27,500美元以上,是印尼的4 倍、越南的 5 倍以上,在跨境卖家常见目的地国家中,属于收入结构最高的一档。与此同时,沙特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97%,在中东地区处于绝对领先。
当前跑得动,看得见的四个类目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沙特女性人群在线上的强消费力。因为宗教与社会文化影响,沙特女性的线下活动相对有限。很多原本被压制的日常消费需求,正在向线上集中释放。
一、尤其在美妆、香水等品类上,她们既是高频浏览者,也是转化率最高的一群人,已成为带货型商品的核心人群。根据市场调研公司Nielsen的报告,沙特18-34岁的女性平均每月在美妆产品上的花费超过100美元。
这种消费表现也早已被中国品牌注意到。自2020年起,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国产美妆品牌陆续将重心转向中东市场,沙特成了重点之一。对这些品牌来说,这里不是试水市场,而是明确的增长窗口。
以国产品牌迷底 MIDI 为例,目前其在沙特已开出 62 家门店,单店月均营收稳定在 100 万元人民币左右。
二、除美妆之外,服饰也是沙特市场里增长最稳的类目之一,尤其在女性用户中,属于典型的刚需、高频消费。
在沙特,穆斯林女性的穿着有较强的宗教规约要求。无论日常出行,还是家庭聚会、宗教节日活动,大多数穆斯林女性都需要多件套服装进行叠穿,例如外披+长袖内搭+头巾,几乎是从小到大形成的固定穿衣习惯。
虽然是固定搭配,但颜色、材质和款式需因应气候、场合和节庆不断调整。这也决定了她们在服装品类上的消费频次高、品类购买广。
GMI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4年沙特服装市场整体规模已达183亿美元(约合6860亿里亚尔),其中女性服饰占比超过 70%,结构集中、需求明确,是能细水长流的长期类目。
三、车载配件也是沙特市场里一个稳定存在的刚需类目。目前,沙特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720万辆,出行方式高度依赖私家车,也由此带动了车载配件品类的持续需求。
根据沙特法律规定,驾驶过程中严禁手持手机操作,违者将面临500至900里亚尔(约合人民币960至1740元)的罚款。在此背景下,车载手机支架成为刚性需求,几乎是每辆车的标配产品。
同时,受限于城市距离较长、通勤时间普遍较久,车载充电器(特别是支持快充的)也是每辆车的标配。在各大电商平台(如Lulu, Temu KSA)上,这类产品销量一直很高。
四、此外,沙特家庭的“场景型消费”也值得关注,最典型的就是家居软装。
根据沙特统计总局(GASTAT)数据,当地家庭主要居住在别墅或独栋住宅中,整体面积远大于亚洲其他新兴市场。大客厅、多卧室,意味着人们在家具之外,还有大量空间用于装饰。
这类空间不仅用于自住,也承载着社交功能。在阿拉伯文化中,客厅是接待客人的重要社交场所,其布置直接关系到家庭的“脸面”,因此投入巨大。尤其是年轻女性用户,喜欢通过网络内容学习软装改造,例如摆设抱枕、布置香氛灯带、个性地毯等。
总体来看,这四类产品符合本地用户的明确需求,也能在现有平台机制下跑出转化。
对中小卖家来说,前期不必全面铺货,从认知清晰、表达直观的单品切入,更容易跑出第一批订单。
不只是开放,更是定向扶持
在整个中东地区,目前唯一把电商写入国家发展规划的,就是沙特。
沙特“Vision 2030”(愿景2030)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到2030年,非石油产业收入要占到GDP的35%以上。
而在其中,电商、电商物流、数字交易被列为关键推动方向,排序靠前,动作扎实。
为实现这一目标,2022年至今,沙特政府已落地多项跨境支持政策:
1、支持远程注册VAT,可通过TikTok、AliExpress 平台完成,无需单独申报
2、开通清关白名单机制,简化电子类、美妆、服饰等类目货物通关流程
3、自由经济区允许境外注册企业免三年利润税、简化合规审计流程
无论从购买力、市场需求、还是政策方向来看,沙特市场都具备足够多的确定性信号,值得跨境卖家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