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
GladCC_外贸人的内容社区
首页
外贸文章
外贸文档
需求对接
外贸话题
外贸服务
外贸答题
外贸调研
0
0
  • 首页
  • 外贸文章
  • 外贸文档
  • 需求对接
  • 外贸话题
  • 外贸服务
  • 外贸答题
  • 外贸调研
  • 首页
  • >
  • 文章广场
  • >
  • 文章详情

信用证付款靠谱吗

外贸干货
作者:外贸人Frank
外贸干货
阅读 427
丨
2025-07-08 16:13:30 ·
未知
信用证用好了其实是蛮靠谱的,但是还是要谨慎使用,存在欺诈风险。

信用证用好了其实是蛮靠谱的,但是还是要谨慎使用,存在欺诈风险。

信用证付款靠谱吗

一、靠谱的原因

1.银行信用保障: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由开证行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向出口商开具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凭证。只要出口商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相符,开证行就有义务付款,这为出口商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收款保障。

2.独立性原则:信用证具有独立性,它独立于买卖双方订立的基础贸易合同,基础贸易合同项下的违约、索赔、争议不能影响信用证项下的付款。即使买方在基础合同中存在违约行为,只要出口商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要求,银行仍需付款。

3.严格相符原则:银行处理信用证业务时遵循严格相符原则,即银行只负责审核单据是否与信用证条款相符,不审查单据的真实性、充分性、准确性和法律效力。只要出口商提交的单据在表面上与信用证要求完全一致,银行就会付款,这使得出口商在单据制作上有了明确的标准和保障。

进外贸行业交流群,获取更多外贸资讯 >>

二、存在的风险

1.信用证欺诈风险:部分不法商人会利用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和单证严格相符原则实施欺诈。例如,卖方与承运人串通倒签提单、预借提单,或者伪造、编造信用证随附的单据,骗取货款;买方也可能利用“软条款”信用证进行欺诈,如在信用证中设置一些条件或条款,使得开证行的付款承诺变得不确定,从而控制货物生产、装运节奏,甚至取消订单。

2.开证行信用风险:开证行虽然是银行,但也存在破产、拖欠等商业风险,其所在地也可能发生政治风险。如果开证行出现信用问题,即使出口商提交了符合要求的单据,也可能无法按时收到货款。

3.单据不符风险:信用证对单据的要求非常严格,出口商需要严格按照信用证的规定制作和提交单据。如果单据存在不符点,银行有权拒付,这会给出口商带来损失。而且不同银行对“严格相符原则”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审单标准和尺度不一,同一套单据在不同银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外贸人喜欢的文档2.1w次下载
信用证审核指南
5.0
4次下载
4
2024-06-05
信用证流程与审核
5.0
11次下载
11
2023-09-08
各国信用证样本大全
5.0
6次下载
6
2024-06-05
非常全面的信用证单据制作要点
5.0
7次下载
7
2023-09-05
《外贸周刊》9月第一期-催全球
5.0
1次下载
1
2024-09-09
谷歌搜索引擎优化指南
4.5
1,404次阅读
1,404
2024-05-13
作者信息
热门导航
外贸文章
外贸文库
需求对接
外贸微信群
外贸话题
外贸人阅读过的文章1,326.3w次阅读
查看更多
1,326.3w次阅读
信用证付款的缺点和优点
646阅读
2025-07-05
信用证付款的缺点和优点
信用证付款的优点:对进口商控制交货的时间、品种、数量、装运条件等;信用证付款的缺点:对进口商的资金负担重、存在欺诈风险等。
2025-07-05
646阅读
信用证付款的风险点
696阅读
2025-07-03
信用证付款的风险点
信用证付款的风险点:单证不符风险、信用证软条款风险、货权丧失风险等。
2025-07-03
696阅读
信用证交易的主要风险
674阅读
2025-07-04
信用证交易的主要风险
信用证交易的主要风险:单证不符风险、开证行信用风险、进口商欺诈风险等。
2025-07-04
674阅读
精华
带你了解即期信用证和远期信用证
1,309阅读
2024-08-07
精华
带你了解即期信用证和远期信用证
即期信用证和远期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两种信用证类型,它们在付款期限、定义及分类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2024-08-07
1,309阅读
使用L/C信用证付款的注意事项
791阅读
2023-09-17
使用L/C信用证付款的注意事项
外贸卖家收到L/C信用证之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比如是否与合同相符、开证行信用不够等。
2023-09-17
791阅读
精华
外贸骗局听了很多,信用证骗局你了解吗
1,178阅读
2024-07-02
精华
外贸骗局听了很多,信用证骗局你了解吗
信用证骗局是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欺诈手段,它涉及伪造、变造信用证或附随的单据、文件,使用作废的信用证,骗取信用证,或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而且损害了受害者的利益。
2024-07-02
1,17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