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越南贸易部意外发布声明,对原产中国的部分热轧卷钢产品正式征收反倾销税,最高税率达27.83%,有效期达5年。更为“反常”的是,这项重磅关税并非立即生效,而是溯及提前至7月6日——也就是官方公布前一天——令外界大呼“行政违规”、“挑战国际贸易道义”。一位中资企业法务负责人直言:
“……从未见过如此明目张胆的行政违规。”
此举回应了2025年2月21日越南工贸部的反倾销初裁,当时决定对中国产热轧板卷实施19.38%–27.83%的临时税安排,而印度则未被涉入。此次税制升级,意味着政策从临时裁定走向制度化升级——完美收官还是升高摩擦?
新政策下,中国钢企被“区别化征税”:
对企业来说,这种阶梯结构不仅提升税额上限,还加大成本预测难度,打击“墨守边界”者。
越南海关执行“三步审核机制”: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不符,即被按最高税率27.83%征收。此制度不仅重税,更带有强执行力。
成绩豁免:
这些“王道豁免”反映越南策略性地留出特定空间,同时加强对原产地控制,防范转口规避。
本轮征税涉及数十个税号(如7208.25.00至7226.91.90等),几乎涵盖所有热轧卷钢核心品类。在2024年,中国对越南钢材出口达1273.8万吨,其中热轧卷占814万吨(64%)。政策影响可见一斑。
被征税的产品涉及越南税号7208.25.00、7208.26.00、7208.27.19、7208.27.99、7208.36.00、7208.37.00、7208.38.00、7208.39.20、7208.39.40、7208.39.90、7208.51.00、7208.52.00、7208.53.00、7208.54.90、7208.90.90、7211.14.15、7211.14.16、7211.14.19、7211.19.13、7211.19.19、7211.90.12、7211.90.19、7225.30.90、7225.40.90、7225.99.90、7226.91.10、7226.91.90 项下的产品。
作为中国钢材出口的最大单一买家,越南的政策收紧无疑打击出口。以年减少720万吨出口预估为例,直接侵蚀中国企业成本优势,迫使部分产能转向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国家,借助RCEP规则“转道入市”。部分中资厂已启动此路径调整。
与此同时,越南本土产业则可暂获喘息:本国钢价已升至720美元/吨,较中国进口价高出23.6%。但制造业成本承压显著,尤其是汽车、风电等下游行业。且越南高端钢材自给率不足20%,仍需进口满足品质要求。这种“弱点式保护”难免引火烧身。
越南方面表态称,此举是“保护本土钢铁产业”与“对低价进口冲击的理性应对”。然而中国企业及国际贸易观察者指出,关税“溯及既往”、操作透明度低,违反多边贸易规则精神,也引发大规模质疑与不满。
中越钢材贸易格局或被改写。中国钢企转向东盟其他路径出口,或加快对柬埔寨、老挝生产基地布点;越南钢企涨价推动下游成本压力加剧,若产能转移加快,台湾、泰国或成为替代出口地;全球钢材供应链或重新布局,东南亚区域贸易结构被动调整。
趁此锋火之际,美国特朗普政府也与柬埔寨达成了“对等关税”贸易协议框架。柬埔寨副总理孙占托于7月4日与美方线上会谈,并就联合声明草稿达成共识,柬方强调将持续推进“互惠”关系。该协议令对美潜在49%重税降至36%,并避免8月1日新增关税敲响。这一进展有助维稳柬埔寨出口主力部门(尤其成衣制造)。
总体看,当前全球贸易正携带大量不确定性:中美博弈升级、东南亚成为新焦点,区域供应链压力突出。各国挟政策以自保,产业链高度敏感,未来数月,东盟及全球市场将进入“再定向”与“协议博弈”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