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启动“关税通知函”程序,向未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的国家发出征税通知。新税率介于10%-70%,计划于8月1日正式生效。这一决定标志着持续三个月的“关税休战期”进入终局阶段,全球贸易体系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关税倒计时:全球贸易危局
一、谈判僵局:谁在坚守,谁已妥协?
截至7月6日,仅有4个国家(英国、中国、越南、柬埔寨)与美国达成正式协议,远低于美国政府“90天达成90项协议”的初始目标。更多国家仍在谈判拉锯中:
• 欧盟:原则性协议成最后防线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已明确表示“7月9日前达成详细协议不可能”,转而寻求原则性协议作为缓冲。核心矛盾在于:欧盟要求美国取消钢铝(50%)、汽车(25%)等高关税,而美国要求欧盟调整增值税、数字税及食品安全标准——这些均触及欧盟主权红线。作为反制筹码,欧盟已准备210亿欧元关税清单(最高50%),并拟定了720亿欧元备选清单。
• 日本:农业与汽车的双重底线
历经七轮谈判仍无突破。日本坚持拒绝开放农产品市场,尤其抵制美国大米进口;同时要求美方降低25%的汽车关税。日本学者警告:若适用70%关税,日本对美出口将归零,贸易顺差彻底消失,经济或陷入衰退。
• 印度:农业“不可妥协”的拉锯战
原计划2天的谈判已延长至第6天。印度财长强调农业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拒绝对乳制品和农产品让步。作为反制,印度已向WTO通报将对美国汽车零部件征收报复性关税。
二、已签约国的代价:不平等的妥协
• 越南:GDP增速换市场准入
接受20%统一关税(经越转运商品征40%),同时向美开放零关税市场。经济学家预测此举将使越南GDP增速下降0.8-1.3个百分点。
• 英国:象征性协议的隐患
虽获汽车关税降至10%、飞机零件免税,但钢铝关税(现25%)未解决,且面临升至50%风险。协议被批“缺乏实质内容”。
• 中国:斗争后的阶段性缓和
双方互撤91%关税,暂停24%对等税,但美方保留10%基准关税。近期美方已恢复EDA软件、飞机发动机等产品对华出口。
三、连锁反应:全球贸易的“去美国化”加速
若7月9日前未达成协议,70%高关税将冲击三大领域:
1、机电产品: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激增,日本汽车业或损失340亿美元出口;
2、农产品:美国进口市场萎缩引发多国农产品滞销,冲击发展中国家农业根基;
3、中小企业:跨境小额免税政策或永久终结,跨境电商成本飙升。
世界贸易组织(WTO)已将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预测从增长2.7%下调至萎缩0.2%,直言“关税不确定性导致贸易前景恶化”。而摩根大通警告,若关税持续,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将升至60%。
未来五日:三种可能路径
1、有限延期(概率40%)
美国财长贝森特暗示,若谈判方展现“诚意”,期限或延至9月1日。韩国、加拿大等国正紧急斡旋争取延期。
2、分级征税(概率50%)
按美国财政部方案:约100国适用10%基础关税;部分谈判中国维持现状;拒不让步国面临30%-70%惩罚性关税。
3、全面开战(概率10%)
若特朗普坚持无差别征税,欧盟210亿欧元反制清单将生效,日本、印度等跟进报复,全球贸易体系或退回二战前封闭状态。
这场由单边主义点燃的关税之火,正在灼烧二战后建立的多边贸易秩序根基。当“美国优先”撞上“主权红线”,妥协的空间正被急速压缩——无论7月9日结局如何,世界已开始学习在没有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