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消费者习惯:高度重视家庭、社交生活活跃、现金与移动支付并存等。
伊朗消费者行为分析
1.消费习惯
家庭纽带紧密: 伊朗社会高度重视家庭。消费决策,尤其是大宗商品(如家电、汽车、房产)或子女教育、婚嫁等重大支出,往往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商议。
社交生活活跃: 伊朗人热衷社交,咖啡馆(Cafe)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尽管可能不如西方国家的咖啡馆那样普遍,但仍是朋友聚会、商务洽谈的常见地点。
现金与移动支付并存: 尽管受到国际制裁影响,伊朗的金融体系面临挑战,但移动支付(如使用MelliPay, ZarinPal等本地平台)在年轻一代中日益普及,尤其是在线上购物和日常小额支付中。然而,现金交易在许多场合,特别是线下零售和传统市场(Bazaar)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价格敏感度高: 受经济波动和通胀影响,伊朗消费者普遍对价格较为敏感。
2.消费需求
基础生活需求刚性: 食品、基本服装、住房、交通等基础生活需求刚性较强。
品质与耐用性日益重要: 随着部分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对产品品质、耐用性和品牌信誉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育与医疗需求旺盛: 伊朗家庭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国际课程、留学机会)的需求持续增长。
娱乐与休闲需求多样化: 年轻一代对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包括电影、音乐、游戏、旅游(国内游为主,出境游受限)等。
3.消费偏好
本土品牌与国货偏好: 在“买伊朗”(Buy Iranian)等政策倡导下,以及出于支持国货和规避进口限制的考虑,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有一定偏好,尤其是在食品、纺织品、汽车等领域。
西方品牌情结与本土化适应: 尽管存在制裁,但西方品牌(尤其是时尚、电子产品、汽车等)在伊朗消费者心中仍享有较高声誉。
对“Made in Iran”的态度复杂: 对本土产品的态度并非全然正面。消费者会区分不同行业和品牌。
审美偏好: 在符合伊斯兰教义的前提下,消费者对美观、精致、有设计感的产品有偏好。
4.购买力
收入差距显著: 伊朗社会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高收入群体(如部分政府官员、企业家、专业人士)购买力较强,能够消费奢侈品和高端服务。而中低收入群体占多数,其消费能力受经济状况影响极大。
通胀侵蚀购买力: 长期的高通胀严重侵蚀了普通民众的实际购买力。官方公布的数据可能不完全反映真实情况,但普遍认为通胀率处于较高水平。
汇率波动影响: 伊朗货币里亚尔(Rial)汇率波动剧烈,这直接影响了进口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和企业的成本结构。依赖进口原料或部件的企业和销售进口产品的商家面临较大风险。
5.用户体验
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相较于一些服务行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伊朗的整体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商家可能不够注重顾客体验,售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线上线下渠道并行: 传统市场(Bazaar)仍然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购物场所,尤其对于食品、日用品和手工艺品。同时,电子商务(E-commerce)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一些本土电商平台(如 Digikala, Cafe Bazaar等)发展良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