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常见陷阱规避
商业信用风险(付款拖延/违约)
常见问题:部分客户要求长账期(60-90天),但到期后拖延付款,甚至以质量问题为由拒付。中间商(尤其是无实体公司的贸易商)可能收到货物后消失。
规避措施:①严格信用审核:通过摩洛哥信用局(Crédit du Maroc)或本地律师调查客户背景。②支付条款:新客户要求30%预付款 + 70%见提单付款(或不可撤销信用证L/C)。避免接受D/P(付款交单),摩洛哥银行效率低可能导致单据滞留。③合同明确罚则:逾期付款需加收每日0.1%-0.3%违约金,并约定仲裁地(如巴黎国际商会)。
假冒买家/诈骗中间商
常见套路:冒充政府项目采购方,要求支付“保证金”或“疏通费”;声称有“内部关系”可帮中标,索取佣金后失联。
规避措施:①验证身份:要求提供公司注册号(ICE号码),通过摩洛哥工商局(www.tmsa.ma)查询。实地考察或委托第三方验厂(如SGS摩洛哥办事处)。②拒绝非常规要求:所有费用必须通过公对公账户,不支付现金或私人转账。
清关与物流陷阱
常见问题:低申报导致货物被卡海关,产生高额滞港费(丹吉尔港常见);本地物流公司丢件或延误,缺乏赔偿机制。
规避措施:①合规申报:摩洛哥海关对电子产品、纺织品审查严格,需提供完整文件(COC认证、法语标签)。雇佣本地清关代理(如DHL摩洛哥、Bolloré Logistics)。②物流保险:投保全险(All Risks),特别是高价值货物。
法律与合同漏洞
常见陷阱:本地代理商擅自注册你的商标,反向勒索品牌授权费;合资协议中未明确退出条款,导致无法撤资。
规避措施:①提前注册知识产权:通过摩洛哥工业产权局(OMPIC)申请商标/专利。②合同关键条款:代理协议需限定区域和期限,禁止平行进口。合资企业明确争议解决机制(选择国际仲裁而非本地法院)。
文化误解导致的信任破裂
常见错误:在斋月期间频繁催款或施压,引发反感;赠送不当礼品(如酒精),被认为不尊重伊斯兰文化。
规避措施:①尊重宗教习惯:斋月期间缩短工作时间,避免白天当众饮食。会议前寒暄5-10分钟,直接谈生意被视为粗鲁。②礼品选择:推荐摩洛哥薄荷茶具、中国丝绸或高端电子产品。
本地合作伙伴风险
常见问题:代理商隐瞒终端客户信息,架空品牌方;合资方夸大资源能力,实际无法履行承诺。
规避措施:①分阶段合作:先签订分销试单协议(3-6个月),再考虑长期代理。要求定期提供终端客户名单及销售报表。②股权控制:合资时持股至少51%,或通过投票权条款掌握关键决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