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乌农业合作的历史演进与现状
合作基础与早期成果(2012-2013年)
2012年,中乌签署《农业合作计划》,中国提供30亿美元贷款支持乌克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灌溉系统、粮仓),乌克兰则调整玉米植物检疫标准,推动对华玉米出口。
双方在农机销售(如拖拉机、收割机)、禽畜养殖场建设、农药厂合资项目等领域深度合作,中国成为乌克兰玉米第一大进口国(2015年占比超40%)。
政治变动对合作的冲击(2014年后)
乌克兰政权更迭后,亲西方政府废止部分中乌农业协议,引入美法粮食巨头,导致中国企业在乌开发的良田被接管,粮食安全布局受挫。
2022年俄乌冲突加剧困境:乌克兰港口遇袭影响粮食运输,对华出口供应链中断。
近期重启与合作转机(2024-2025年)
政策对话恢复:2025年7月7日,中乌农业合作分委会第九次会议召开,聚焦农业经贸、科技合作、动植物产品相互准入、渔业合作四大议题,中国驻乌大使马升琨与会,彰显高层重视。
新贸易协议落地:2025年3月,中乌签署乌克兰豌豆和野生水产品输华检疫协定,首次开放两类农产品中国市场准入,丰富中国植物蛋白和高端水产供给。
乌方合作意愿增强:乌农业部长科瓦利强调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乌对华农产品出口额达10.25亿美元,并呼吁引入中国技术共建加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