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盛顿举行的人工智能峰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一项全新的贸易策略:他提出,“只要主要国家开放市场,我将始终愿意放弃关税条款。” 他强调:“没有关税作为谈判筹码,要让这些国家真正开放市场是根本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开放市场成为换取关税优惠的“敲门砖”。
与此同时,特朗普警告称,对于那些未达成类似协议的国家,将统一面临 “非常非常简单”的关税制度,税率介于15%至50%之间。他明确指出,8月1日之后,“对等关税”不会低于15%,即使之前对一些国家征收的是10%,现在政策下限已被抬高至15%。
他还解释说,由于涉及约150多个国家,“不可能与所有国家都单独谈判”,因此采用单一税率更为高效。“我们的关税将直接又简单,税率会在15%到50%之间……50%是针对那些与我们关系一直不太好的国家”。
特朗普详细阐述了与日本达成的“互惠式”贸易安排:日本首次向美国制造商品实行零关税,涉及汽车、SUV、卡车、农产品、大米等多个长期高壁垒领域,同时日本承诺向美国投资高达5500亿美元,并购买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军事装备。
路透社报告指出,日本汽车进口税率将从27.5%降至15%,其他商品关税也同步调降至15%,并附带100架波音飞机采购及17亿美元年度防务合同。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称这是“创新性协议”,让美国获得“进入日本市场的全面权限”;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则表示,希望继续拓展至中国的“非敏感产品”市场。
中美方面也开始积极布局。7月23日,中国商务部确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与美方展开新一轮经贸会谈,成为特朗普关税新政格局中的关键一环。
这次谈判不仅受关注于关税本身,更事关开放市场互惠度与结构性改革,可能成为检验特朗普“互惠换税率”策略能否延伸至中国的重要试金石。
特朗普将日本、中国、欧盟、韩国等经济体视为协商对象,而未达协议的其他大多数国家将被征收统一关税,税率在15%至50%之间。
他明确表明,8月1日为“对等关税”执行的最后期限,这也是之前由总统令宣布的10%基础税率政策的升级。政策制定者已开始向150多个国家发放信函,其中部分国家被告知将面临10%或15%的初始税率,但下限已提高至15%。
归纳而言,这些关税压力将成为美国的新型谈判武器,用以催促全球主要国家进入更深层次的市场开放承诺。
早在2025年4月2日的“解放日”总统令中,特朗普已打出一轮关税攻势:设定10%基础关税,配合11%至50%的“互惠关税”,针对面对美国大额贸易逆差的国家。
随后做出了90天的谈判缓冲期,关税暂降至10%,直到7月9日再次延至8月1日,在此期间,美国与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英国等国家启动谈判或达成初步框架协议。
最新轮策略则突出“互惠换税率”:市场开放可换取低关税,否则一刀切。日本成为首例试点,后续对象聚焦欧盟、中国等主要经济体。
金融市场欣然应对: 日本股市飙升,日经指数涨逾3%,美国三大股指创下历史新高。
汽车制造商忧心忡忡: 美方汽车协会警告,日本协议可能削弱美国本土生产优势,复杂供应链带来不确定性。
产业链成本有变数: 钟铜等关税上涨可能冲击AI、半导体和新能源投资。
特朗普此次关税策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保护主义,而更像一种结构性“谈判杠杆”,意图通过开放与投资换取市场准入与关税优惠。这种做法冲击传统自由贸易秩序,但也在引导大国谈判机制改革。
展望未来,中美会谈将成为政策观察重要契机;欧盟谈判亦提速,正打造“15%基调”。而特朗普关税政策也或将影响BRICS、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印度、东南亚等多地市场。
接下来关键指标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