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跨境电商物流的运力和运价
2025年7月,全球跨境电商物流市场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从运力角度看,各大物流服务商持续扩张基础设施,如WFS在哥本哈根机场新开设4800平方米仓储设施,Freightos平台第二季度交易量创纪录达39.7万笔,同比增长26%。然而运价方面则面临显著压力,中美航线空运价格下跌22%至4.34美元/公斤,反映出电商需求疲软。关税政策成为市场最大不确定因素,美国对欧盟和墨西哥即将实施30%关税,欧盟计划840亿美元反制措施。供需失衡加剧,供给侧倾斜明显,传统旺季效应减弱。尽管长期基础设施投资持续,短期内运价承压、成本上升的趋势预计将持续至2025年下半年。
关税政策冲击与贸易摩擦升级
关税政策已成为影响跨境电商物流运力配置和运价走势的首要因素。根据2025年7月数据,美国消费者通胀率上升至2.7%,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过往囤货效应和新关税政策的滞后影响。美国计划于8月1日对欧盟和墨西哥实施30%关税,欧盟则准备实施价值840亿美元的反制关税措施。这种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了进口商行为模式的改变,许多企业被迫恢复商品进口并承担关税成本,需求水平仅能维持在满足美国基本需求的最低进口量水平。中美之间90天关税延期将于8月12日结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情绪。物流企业需要重新评估航线配置和运力投放,传统的贸易流向发生显著变化,从中国到欧洲的货运价格仍徘徊在过去6个月的最高点,显示出贸易路径的重新构建对运力资源配置的深刻影响。
运力供需结构性失衡
全球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正经历深层次的供需结构调整。从需求侧看,夏季和返校期间运往美国的大部分货物已经完成运输或转运至欧洲枢纽,导致传统美线需求疲软。空运市场尤为明显,中国至北美航线运价下跌22%至4.34美元/公斤,反映出电商需求的显著萎缩。同时,海运市场也面临类似困境,业内认为除非有更多船只撤出美西航线,否则很难见到运价回升。供给侧则呈现相对过剩态势,各大物流服务商持续扩张基础设施投资,如中远海运港口2025年6月码头总吞吐量同比增长4.6%,海外码头表现强劲增长10.1%。然而,这种运力扩张与需求疲软形成鲜明对比,导致整体运价承压。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来看运力投资仍在继续,卡塔尔航空刚刚订购多达210架波音飞机,显示出对未来市场的长期乐观预期。
物流成本上升与服务升级压力
跨境电商物流企业面临多重成本上升压力,直接影响运价制定和运力投放策略。联邦快递宣布2025旺季附加费方案整体费率高于去年,自9月29日起针对需额外操作包裹加收8.25-10.9美元费用,超大尺寸包裹费用高达108.5美元,地面未经授权包裹收费更是达到545美元。这些费用调整反映了物流企业在资源调配和成本控制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在2024年网络星期一,FedEx处理包裹数量接近2400万件,比平日增长70%。同时,可持续发展要求也推高了运营成本,99%的货运决策者确认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措施,包括先进的货运航线匹配技术投资。此外,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需求持续增长,如广西自贸试验区智慧空港改革通过无纸化流程使数据流转时效缩减50%,单吨货物通关成本节省约1100元。这些技术升级虽然长期有利于效率提升,但短期内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负担和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