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路透社报道称,美国当局悄然将在被怀疑可能被非法转运到中国的高端 AI 芯片货物中嵌入定位追踪器,以监控是否违背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该手段针对的是被调查的目标货物,并非普遍适用,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两位直接知情人士表示,这些追踪设备旨在为可疑人员或企业涉嫌违反出口管制的行为提供立案依据,是美国在执行对中国出口限制过程中的强力手段。
并不是所有芯片运输都会安装追踪装置,而是限于特定高风险发货。多位参与 AI 服务器供应链的业内人士透露,包括戴尔(Dell)和超微(Super Micro)在内的服务器装运,经常携带英伟达(NVIDIA)和超威半导体(AMD)的芯片,其包装或服务器内部可能隐藏追踪器。
他们还指出,这些设备常被隐藏在服务器货物的包装箱中,但不清楚是谁安装了设备,也不清楚是在何处安装。
实际上,利用追踪器监控受限制商品并非新鲜做法。据了解,美国执法机构数十年前就曾用于追踪飞机零部件等。这类定位设备在 1985 年就曾安装于休斯飞机公司的管制货物上,成为后续司法用途的关键工具。
多个消息源证实,该方式近年来已扩展至半导体领域,并曾在 2024 年的一起案件中被使用:一批搭载 NVIDIA 芯片的 Dell 服务器,既有体积如智能手机的大型追踪器贴于外箱,也有更小、更隐蔽的设备藏于包装或服务器内部。另有人目睹有芯片经销商拍摄或移除这些追踪器的图像与录像。
部分设备大小与智能手机相当,大多数携带者可能很难察觉其存在。
据消息称,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BIS)、国土安全调查署(HSI)及联邦调查局(FBI) 可能涉及此类行动,但各方均拒绝回应。Dell 表示“未获知政府计划在其产品中安装追踪器”,Super Micro 则表示不会透露其安全措施和政策。NVIDIA 与 AMD 均未回应置评,中国外交部亦未有立即反应。
这一曝光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冲击。英伟达股价短期波动,投资者担忧执法行动影响销量。 戴尔和超微等制造商面临声誉风险,尽管它们否认知情。
与此同时,最新动态表明,中国方面对于美国拟推立法要求 AI 芯片添加“位置追踪”功能高度警惕,担心可能走向“后门”或“远程关闭”控制,引发安全和主权担忧。
此外,美国国会也有议员提出立法建议,要求强制 AI 芯片具备定位与验证功能以防止非法转运。这是对目前追踪策略的一种制度化升级。
自 2022 年起,美国开始实施针对 NVIDIA、AMD 等厂商的高端芯片出口管制措施,以阻止中国获取 AI 运算“算力”。然而,中国市场对这些芯片存在巨大的需求,导致了复杂的“灰色市场”流动与事件。
近年来,美国议员与政策制定者为进一步增强监管效能,甚至推动将追踪技术写入法律,以防止芯片“走出合法出口监控范围”。
这次曝光的“AI 芯片嵌入追踪器”事件,反映出技术管控与国家安全之间越发紧张的博弈关系。通过“沉默监控”这种秘密举措,美国当局试图在出口限制政策中建立一条“实时侦查线索”,弥补以往无法完全掌握芯片流向的监管漏洞。
对中国而言,这不仅是高科技商品监管的挑战,也将带来产业链与外交层面的连锁反应。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安全与技术主权的同时,妥善应对这种新监管方式,是未来必须审慎考量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