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8月8日,伊利诺伊州北区联邦地区法院John F. Kness法官在
Eicher Motors Limited诉Schedule A被告案(案件号25-cv-02937)中作出标志性裁决,驳回原告临时限制令(TRO)申请,并系统性批判了长期存在的"Schedule A"批量诉讼机制。这一裁决被视为对跨境知识产权维权模式的司法纠偏,或将重塑美国电商侵权诉讼格局。

一、裁决核心要点:Schedule A机制的七宗罪
Kness法官在长达24页的备忘录意见中,直指该诉讼模式的系统性缺陷:
1、程序正义的倒置
法院强调,根据《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65(b)条,单方TRO需满足"具体事实证明不立即救济将导致不可弥补损害"的严格标准,且应尽可能通知被告。但Schedule A案件普遍存在"先冻结资金、后通知被告"的操作,本质是"将程序正义的举证责任倒置"。
2、模板化诉状的泛滥
法官援引学者研究指出,原告律师使用"工厂模具式"模板起诉书,仅替换被告名称和商品截图,缺乏针对单个被告的具体侵权事实描述。这种"一刀切"的诉状被批评为"对司法资源的滥用"。
3、证据链的脆弱性
多数案件仅凭电商平台截图指控侵权,未提供实物商品比对。法官质疑:"如何通过截图判断商品是否构成商标侵权?被告可能持有合法授权,但法院在单方程序中无从知晓。"
4、资产冻结的胁迫性
数据显示,90%以上案件以"被告支付和解金换取账户解冻"告终,而非法院实体判决。裁决书指出:"资产冻结已成为逼迫和解的工具,而非保护知识产权的正当手段。"
5、被告合并的任意性
法院援引Estee Lauder案(334 F.R.D. 182)指出,将数十个无关联的跨境电商卖家合并审理,违反《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0(a)(2)条关于"相同交易或事件"的合并标准。
6、司法透明度的缺失
法官特别批评了普遍存在的文件密封现象:"若维权目的是制止侵权,秘密诉讼反而会削弱禁令的实际效力。"
7、司法权威的透支
TRO本应是"极端情况下的例外救济",但伊利诺伊州北区法院近年日均批准超20起Schedule A案件,使"非常规救济沦为常规操作"。
二、司法转向:从"批量放行"到全面审查
1、全院暂停机制
裁决前已对辖区内所有新Schedule A案件实施暂停审理,要求原告补充具体事实说明。
2、证据标准重构
明确要求未来案件必须提供实物商品比对、单个被告侵权分析等实质性证据。
3、程序正义强化
禁止在未通知被告情况下冻结资产,除非证明"特定被告已开始转移资产"的紧急状况。
这一立场获得学界响应。圣克拉拉大学法学院Eric Goldman教授评价:"该裁决标志着司法系统开始修复被扭曲的维权生态。"
三、行业影响与合规启示
对跨境卖家的影响
维权成本降低:被告可依据该判例对证据不足的TRO申请进行抗辩,质疑TRO合法性,被迫和解时代终结;
抗辩空间扩大:法院更倾向要求原告提供具体侵权证明,而非依赖推定。
对权利人的建议
证据收集:需针对每个被告独立取证,包括神秘购物、商品鉴定等。
诉讼策略:避免"广撒网"式起诉,转向精准打击恶意侵权者。
平台合规警示
电商平台可能调整账户冻结政策,要求更高标准的侵权通知。
建议建立"侵权投诉-卖家申诉-平台裁决"的制衡机制。
四、未来展望:制度变革的起点
该裁决与近年Zorro案(2023 WL 8807254)、Estee Lauder案等形成判例链条,反映司法系统对Schedule A机制的集体反思。正如Kness法官所言:"知识产权侵权的严重性不能成为扭曲程序规则的理由。"未来改革可能涉及:
联邦司法委员会制定Schedule A案件审理指南
这场司法纠偏将持续影响数万跨境商家的经营策略,其深远程度不亚于2016年"平衡车专利大战"引发的行业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