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欧盟委员会原定于向 27 个成员国的代表提交第 19 轮制裁措施草案,这轮制裁可能包括俄罗斯的银行、莫斯科为规避制裁而组建的“影子船队”油轮以及相关名单,以阻止其他国家绕过欧盟和美国的制裁。
这其中自然包括此前分享中提及的“二级制裁”。
然而,据多家海外媒体透露,欧盟原定在布鲁塞尔常驻代表会议上“过堂”的新一轮对俄制裁草案,被悄无声息地从议程里撤了下来。没有官方解释,也没有预期中的“政治背书”,只剩下各成员国代表面面相觑——“先等等看”成了最体面的说法。
其实,这份草案早在两周前就悄悄在各国技术层面流传:新增约60名个人与实体、对俄“影子舰队”进一步设限,还把几家中国内地和香港公司首次列入制裁清单。
对此,外贸人若想趁此机会开发俄罗斯客户,可以使用格兰德查全球外贸获客平台的海关数据获客功能(https://www.x315.cn/tradedata?share=QZONR),搜索出俄罗斯当地涉及进口业务的企业,对其跟进提升订单成功概率。
但就在上周晚些时候,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奥地利四国先后放风,称“能源附加成本已经高到企业主开始骂娘”,希望先评估夏季用电高峰后的实际缺口,再决定是否加码。再加上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坚持“越狠越好”,内部票数一下子卡在了“有效多数”门槛附近。
欧盟理事会法务部门干脆建议:干脆别拿出来投票,省得当场翻车。
一位东欧国家外交官私下吐槽:“现在不是谁反对的问题,而是没人愿意背锅。冬天还没来,各国政府先被电价吓怕了。”而欧盟委员会方面则对外统一口径:“技术细节仍需完善”,并强调“取消讨论不等于搁置制裁,时机合适会再推”。
但布鲁塞尔圈内普遍猜测,在10月15日欧盟冬季能源峰会前,这份草案大概率会被拆分成“几小包”分头送审,以免一次性触发太多否决票。
眼下,莫斯科似乎嗅到了缝隙: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周一轻描淡写地表示,“欧盟内部越来越难以形成统一立场,这是事实”。而乌克兰外交部则在社交媒体上火速回应,称“任何拖延都是对前线士兵的不负责任”。
夹在中间的欧盟,只能先把草案塞进抽屉,给成员国更多时间去跟本国企业、工会和选民解释——为什么要继续勒紧裤腰带,去支持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