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世界还在谈论沙特的原油产量时,这个国家早已悄然掀起一场能源革命。
光伏板在利雅得城郊铺展成片,风机在红海沿岸迎风转动,NEOM未来城的智能电网正在地下无声运行——沙特,正从“石油国家”蜕变为“电力强国”。
而这场变革的核心,正是其国策级蓝图——“2030愿景”。它不再是一纸规划,而是正在落地的千万级工程、百亿级投资和万亿瓦时的能源重构。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个市场机会,更是一次参与国家级能源转型的历史性入场券。
PART 1 从70GW到50%新能源:沙特电力的“三步走”战略
◾沙特目前总装机容量约70GW,其中超过95%依赖天然气和重油发电,可再生能源仅占约3.5GW(不足5%)。但这一格局正在被彻底打破。
根据2030愿景目标:
✅ 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提升至50%
✅ 新增近60GW太阳能与风能装机
✅ 建成覆盖全国的智能电网系统
01 | 第一步:发电结构重组
🔘 大力推进大型光伏电站、风电场建设;
🔘 红海新城、NEOM、Qiddiya等超级项目全部采用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 已启动多个GW级光伏IPP(独立电力生产商)项目,如Al Shuaiba PV、Sudair Solar等。
02 | 第二步:智能化改造
🔘 配电网自动化率目标:2025年达40%(2023年仅为24.5%);
🔘 平均停电时间(SAIDI)从78分钟降至61分钟/户;
🔘 推广AMI(高级计量基础设施)、SCADA系统、AI调度平台。
03 | 第三步:市场化开放
🔘 沙特电力公司(SEC)仍是核心采购方,但新能源项目普遍采用PPP模式;
🔘 鼓励国际EPC企业参与投标,推动本地化生产与运维;
🔘 允许分布式光伏并网,鼓励工商业及居民安装屋顶光伏。
PART 2 “中东的电力中枢”正在成型
◾ 如果说迪拜是“金融中心”,那么沙特的目标是成为中东的能源与电力中枢。这不仅体现在装机规模上,更体现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和区域输电能力上。
超级项目驱动电网升级
🔘 NEOM线性城市:全球首个碳中和城市,由中国水电基础局完成最大最深桩基施工,为未来高密度可再生能源接入预留通道;
🔘 红海国际项目:全球最大离网型综合能源系统,光伏+储能+氢能一体化;
🔘 ROSHN新城:国家级住房计划配套智能微网系统。
数字化管理全面落地
🔘 政府平台Absher、Qiwa实现电力审批、劳工签证、税务申报一站式办理;
🔘 所有新建项目需接入国家能源监管系统,实时上传运行数据;
🔘 配电线损率目标从8.83%持续下降,提升整体效率。
区域互联野心显现
🔘 规划与埃及、约旦、伊拉克、阿联酋构建跨国电网互联;
🔘 未来有望成为中东地区的“电力出口国”。
PART 3 中国企业四大入场路径
面对这场能源巨变,中国企业已不是“能否进入”,而是“如何深耕”。
01
路径一:基础设施承建 —— “入场券”
🔘 适合对象:央企、国企、大型民企工程公司
🔘 参与NEOM、红海、Qiddiya等超级项目的EPC总承包;
🔘 承接变电站、输配电线路、电缆隧道等土建与安装工程;
🔘 代表企业: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山东电工电气。
📌 关键能力:具备国际EPC经验、熟悉IEC/IEEE标准、拥有海外施工团队。
02
路径二:新能源设备与组件 —— “主力军”
适合对象:光伏、储能、风电设备制造商
🔘 光伏组件:隆基、晶科、天合光能已在当地设点;
🔘 逆变器:阳光电源、华为数字能源主导高端市场;
🔘 储能系统: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能源加速布局。
📌 核心竞争力:
产品通过KEMA或西高院型式试验;
支持本地化组装(CKD/SKD模式);
提供智能运维平台与远程监控服务。
03
路径三:系统集成与运营 —— “长期玩家”
适合对象:具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技术型企业
🔘 提供智能微网、虚拟电厂(VPP)、负荷预测等数字化方案;
🔘 参与配电网自动化改造、AMI部署;
🔘 中标后提供长达10-15年的O&M(运营维护)服务。
📌 成功案例:
华为与SEC合作部署智能电表系统;
阳光电源为多个IPP项目提供PCS+EMS一体化解决方案。
04
路径四:投资与金融服务 —— “闭环玩家”
适合对象:有资本实力的产业集团或金融机构
🔘 通过PIF(公共投资基金)合作设立新能源基金;
🔘 投资分布式光伏资产包、配电网PPP项目股权;
🔘 利用易达资本(Edge Funds)等本土化金融工具撬动杠杆。
📌 优势:从“施工队”升级为“股东”,分享长期收益。
PART 4 三大风险提示:别让机会变成“坑”
风险提示
尽管机遇巨大,但沙特市场并非坦途。以下是必须警惕的风险:
⚠️ 1. 高准入门槛
---必须注册为SEC合格供应商;
---设备需通过KEMA或中国西高院认证;
---所有进口设备需附带CoC(符合性证书)。
⚠️ 2. 高竞争烈度
---欧美企业(如西门子、GE、ABB)已有多年布局;
---韩国、日本企业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
---价格战频发,利润率受压。
⚠️ 3. 高合规要求
---劳工本地化率(Saudization)逐年提高,2025年目标达30%以上;
---合同执行需严格遵守沙特法律与伊斯兰金融规则;
---不合规可能导致投标资格取消、账户冻结。
总结
这不是“出海”,而是“共建未来”。沙特的电力变革,不是简单的项目承接,而是一场国家级能源体系的重建。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意味着:
✅ 你不再是“承包商”,而是“合作伙伴”;
✅ 你不只是卖设备,更是输出标准与生态;
✅ 你不只赚工程款,还能分享能源红利。
这是一次从“走出去”到“留下来”的跨越。
正如一位在利雅得奋战三年的项目经理所说:“我们建的不只是电站,而是沙特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