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商:广州某公司
进口商:土耳其某公司

现在广交会人挤人,是不是不少外贸同行都遇到了 “主动送大单” 的客户?先别急着狂喜,这家广州公司的遭遇可能会带给你警醒。
一笔98万美金的土耳其订单看似唾手可得,对方究竟是如何伪装成优质客户,差点让公司掉入陷阱?又是哪条关键信息在信用报告中敲响了警钟,让广州公司及时刹车?
案例背景
去年10月广交会,广州某公司展位前,一家土耳其公司格外积极。负责人表示要为酒店项目采购,沟通后敲定采购一批总金额98万美金的订单;付款方式为“预付款10%,货物到伊斯坦布尔港清关后30天付尾款90%。”
这对广州公司算是“年度大单”,但团队有顾虑:土耳其公司是首次合作,无过往记录;尾款周期长,土耳其海关流程复杂,对方易以“清关延误”“产品瑕疵”拖延付款。
放弃可惜,接了怕踩坑,于是广州公司负责人找到催全球表示,“土耳其公司催着签合同,说‘酒店赶工期’,但我们决定先查公司真实情况。”
信用报告揭示风险
广州公司找催全球调取了土耳其公司企业信用报告,报告结果让广州公司迅速打消了“快速签单”的念头。
01信用等级垫底:D级评级敲响警钟报告显示,土耳其公司综合信用等级为D级(在催全球信用报告评级中,D级为“不宜赊销”)。财务状况糟糕,流动比率仅0.8(行业平均1.5),流动资产不足以覆盖负债;近6个月有3笔货款相关诉讼。
流动比率低于1,短期债务都可能无法偿还,更别说88.2万美金尾款。土耳其里拉波动大,中小贸易公司依赖账期周转,易出现支付断裂。
02隐藏破产史:重组后仍未“回血”土耳其公司2021年因资不抵债破产重组,靠“裁员工、卖仓库”完成重组,接手的新股东公司无行业经验。
更值得注意的是,重组后近几年营收并无大的起色,且以“小单快结”为主,与“98万美金大单+90%赊销”反差大,远超实际经营能力。
03“高仿公司”的真实身份报告指出,土耳其公司注册地址在伊斯坦布尔欧洲区某商业大厦,但催全球当地渠道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址是“共享办公空间”,仅1个工位作注册用,无固定团队;实际地址在亚洲区小型仓库,仅存少量样品,无大规模仓储配送能力,与“承接酒店大额订单”不符。这是“空壳公司”典型特征——用共享地址撑场面,靠大单吸引供应商,再赊账拖延,甚至转卖货物跑路。结合土耳其《破产法》漏洞,对方再陷支付危机,供应商追款难度极大。
基于催全球报告,广州公司决定:不接受原付款方式,提出修改方案——预付款提至50%,尾款改“见提单副本支付”,订单拆3批交付(每批到货结清尾款)。
土耳其公司态度立刻转变,以“资金压力大”协商降预付款,后不回复邮件,直接消失,合作不了了之。“幸好没签单,不然可能‘货发出去钱收不回’。”广州公司事后感慨道。
应对建议
每年广交会,催全球的“新客户背调”需求持续增加,其中土耳其、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占比极大。结合案例与实操经验,总结4点建议:01对“超预期大单”警惕查“经营匹配度”
遇“首次合作下大额订单”,先判3点匹配度:
①客户主营业务与产品是否相关;
②过往订单规模与当前是否匹配;
③付款方式与信用状况是否匹配(信用低却要长账期,大概率有风险)。
02关键节点查信用报告看“3个核心指标”
首次合作前必调信用报告,重点关注:①信用等级;②财务健康度(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避“资不抵债”公司);③司法与负面记录(是否有破产、诉讼、失信)。
03灵活调交易条款用“分步控险”降损失
客户信用一般但有合作价值,可:①预付款提至30%以上(覆盖生产成本);②缩短尾款账期(如“见提单副本付”“到货7天内付”);③拆分订单(多批交付,每批结清再发下批);④加“汇率波动条款”(针对里拉、卢比等,约定波动超比例可重协商价格)。
04善用本地化资源验“实际经营状况”
对土耳其、东南亚等远距市场,除出具企业信用报告,也可通过催全球“实地尽调”,确认客户实际办公地址、仓库规模、员工数量,避“共享地址”“空壳公司”等风险。
去年广交会的热闹散去,今年广交会正如火如荼,外贸生意拼的不是“签单速度”,而是“风险把控能力”。广州公司看似“错过”98万美金订单,实则避免88万美金坏账。
对外贸人来说,催全球等信用机构不是“额外支出”,而是筛选优质客户、降损失的“护钱符”。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大,“不踩坑”比“多签单”更重要——守住本金,才能走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