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路透社报道,亚马逊周一宣布,其平台上的印度卖家出口额已突破 200亿美元,其中仅2025年就达 近70亿美元。这一里程碑提前完成原定2025年底的目标。
更令人关注的是,这一成绩是在美国 8月27日上调印度部分商品关税至50% 的背景下实现的。
亚马逊表示,印度出口商群体已发展至 20万卖家,覆盖28个邦和7个联邦属地,增长势头依旧强劲。
公司计划到2030年,将出口额扩大至 800亿美元,得益于全球对化妆品、家具、服装等品类的旺盛需求。
亚马逊全球销售印度负责人 Srinidhi Kalvapudi 表示:“我们关注的是可控的投入,而不是短期的贸易逆风。对于电子商务出口来说,这仍然是‘第一天’。”
美国对印度征收高关税,起因是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受此影响,印度9月对美出口从8月的 68.7亿美元降至54.3亿美元。
然而,亚马逊的出口额仍逆势上扬,说明印度中小制造业在全球电商通路中的竞争力并未削弱。
印度电商出口增长的关键在于:
印度出口的底层逻辑很清晰:政府提供制度支撑,平台负责市场通路,企业完成生产供给,形成了“三螺旋”增长结构。
反观中国,自2018年以来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即使如此,中国对美出口仍保持坚韧。2025年前8个月,中国对美出口额仍维持每日约 10亿美元规模,但出口结构明显变化——
高附加值产品(如机械设备、电子元件)仍具竞争力,低附加值消费品逐步被东南亚与印度分流。
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使部分企业转移生产环节,形成“中国设计、印度制造、美国销售”的新链条。
而亚马逊正是这一转移的关键平台:它将中小制造商与全球消费者直接相连,为印度、越南等地的小型工厂提供与中国类似的出口通道。
|
|
|
|
|---|---|---|
| 制造基础 |
|
|
| 出口主力 |
|
|
| 产品结构 |
|
|
| 渠道模式 |
|
|
| 政策驱动 |
|
|
| 出口韧性来源 |
|
|
从表中可以看出,印度电商出口虽然规模仍远不及中国,但在结构上更轻、更灵活。
尤其是通过亚马逊、Walmart、Etsy等平台直接连接海外消费者,绕开传统B2B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形成“数字外贸生态”的快速跃迁。
面对高关税、供应链转移、政治不确定性,中国和印度都在用不同方式证明——制造业与出口的竞争,早已不是“谁更便宜”,而是“谁能更快的适应新规则”。
对于中国外贸企业而言,印度的“韧性”提醒我们:
出口的未来,不仅在港口和工厂,更在算法、平台与品牌力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