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当地时间10月28日以全票通过新规,进一步收紧针对中国电信设备的管制措施。这一决定不仅禁止含有“受限清单”(Covered List)企业零部件的新设备获得批准,还赋予FCC在特定情况下撤销已批准设备使用许可的权力。此举被普遍视为华盛顿在科技与安全领域对中国施压的又一升级动作。
根据FCC公告,新规的核心在于堵住此前监管中的“漏洞”。FCC主席布伦丹·卡尔(Brendan Carr)表示:“这些漏洞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威胁我们网络的安全。美国的外国对手始终在寻找可乘之机,试图利用系统中的任何弱点。”
此前,FCC已将华为、中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受限清单”,禁止其新设备在美国市场获批或销售。此次新规进一步扩大了限制范围,意味着即便是含有这些企业零部件的产品,也将被拒之门外。
FCC的行动不仅停留在审批层面,还延伸至市场整顿。卡尔透露,美国主要网络零售平台已下架数百万件违规中国电子产品,包括华为、海康威视、中兴通讯和大华技术生产的家庭安防摄像头、智能手表等。这一大规模下架行动,凸显了美国在执行层面对中国科技产品的全面收紧。
与此同时,FCC还发布通告,提醒企业注意被禁止的设备类型,尤其是视频监控系统。更值得关注的是,FCC正着手撤销香港电讯盈科旗下香港电讯在美的运营许可,显示其监管范围正从设备延伸至服务提供商。
面对新规,中国企业表达了强烈反对。海康威视在声明中指出,FCC的行动缺乏具体产品证据,且可能“对依赖安全、合规且已获授权安防系统的美国社区和中小企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一表态凸显了中企对美国监管措施的质疑与担忧。
业内人士认为,FCC的举措不仅会影响中国企业在美市场的生存空间,也可能对美国本土依赖相关设备的中小企业造成冲击。部分分析指出,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可能带来供应链成本上升和市场选择受限的问题。
FCC的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近年来在科技与安全领域对华政策的延续。今年3月,FCC宣布调查包括华为、中兴、海能达、大华技术、太平洋网络及其子公司ComNet、中国联通(美洲)在内的九家中企。上月,FCC还启动程序,准备撤销七家被指由中国政府控制的测试实验室的认证资格。
此外,美国政府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持续推动“去风险化”,通过立法、行政命令和监管措施限制中国企业进入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领域。FCC的最新投票,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
分析人士指出,FCC的决定将进一步加剧中美在科技与安全领域的摩擦。随着美国不断强化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市场的空间将持续收缩,而全球供应链也可能因此受到波及。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也可能面临设备替代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减少等副作用。
在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FCC的举措不仅是技术监管问题,更是中美战略博弈的一部分。未来,双方在电信、网络安全及高科技领域的对抗或将愈发激烈。
【参考来源】Reuters、Yahoo News、US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