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针对特定产品的特殊要求
蒙古的特殊产品要求与合规体系也日趋严格,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并遵守当地法规,才能在这一新兴市场立足并发展
食品与农产品
乳制品
标签要求: 除基本成分、生产日期外,必须用蒙古语显著标注【本产品不含三聚氰胺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字体大小不得小于产品名称的1/2。
检测要求: 每批次进口乳制品需在蒙古边境实验室进行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等)和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检测结果需在24小时内出具,否则货物将被暂扣。
案例: 2024年,某欧洲品牌酸奶因蒙古语警示语字体过小,被判定为标签不合格,全部2000箱产品被要求退运或销毁,损失惨重。
肉类产品
批准企业名单: 蒙古农业部会定期更新《允许向蒙古出口肉类及其产品的境外企业注册名单》。目前,中国仅有约20家肉类加工企业在列,且全部为牛羊肉企业,禽肉企业尚未获批。
冷链要求: 运输过程中,车厢温度必须全程记录并保持在【-18°C以下】。抵达口岸时,蒙古官员会检查温度记录仪,任何超过-15°C的记录都可能导致整批货物被拒。
特殊文件: 除兽医卫生证书外,还需提供【非疫区证明】,明确声明出口企业所在地区在过去6个月内未发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
医疗器械与药品
医疗器械
注册资料: 必须提供完整的蒙古语翻译件,包括产品说明书、标签、风险分析报告、临床评价报告等。翻译工作需由卫生部指定的机构完成,费用高昂。
本地代表: 自2024年起,所有境外医疗器械制造商必须在蒙古指定一名授权代表(AR),负责处理与监管机构的所有沟通、不良事件报告和售后事宜。该代表必须是蒙古法人实体。
案例: 一家中国血糖仪生产商,因初期未指定本地代表,导致产品注册申请被卫生部驳回,延误了近6个月的上市时间。
药品
二维码追溯: 2025年1月起,所有处方药和部分高风险非处方药的最小销售包装上,必须粘贴一个包含药品注册号、生产批号、有效期、唯一序列号的二维码。消费者和监管者可扫码验证真伪。
技术对接: 出口企业需将其药品数据库与蒙古国家药品追溯系统进行API对接,实现数据实时上传。这对企业的IT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
汽车与零部件
欧V排放标准: 2024年7月1日起,所有新进口的轻型汽油车和柴油车必须符合欧V标准。二手车方面,仅允许国五(相当于欧V)及以上标准的车辆进口。
冬季适应性测试(WAT): 这是蒙古独有的要求。申请进口的电动汽车(EV)必须在蒙古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可的实验室,模拟【-30°C至-40°C】的环境下进行:
冷启动测试: 要求在-30°C环境下能正常启动。
续航里程衰减测试: 标定低温环境下的实际续航里程,并要求在说明书上明确标注。
电池加热系统效率测试: 评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性能。
案例: 某中国品牌EV在2024年初的测试中,因电池在-35°C环境下无法正常充电,被要求改进电池热管理系统后重新测试,导致其蒙古上市计划推迟了3个月。
纺织品与服装
纤维成分标签: 必须使用蒙古语,且需标明每种纤维的百分比,不允许使用“等”、“其他纤维”等模糊词汇。例如,必须标注“棉65%,涤纶35%”,而非“棉等”。
偶氮染料限制: MNS 5906:2023标准对禁用偶氮染料的清单比欧盟REACH法规还多出3种特定物质。出口企业必须确保染料供应商符合这一更严格的要求。
羊绒制品的“身份证”: 蒙古是全球第二大羊绒生产国,对“羊绒”一词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只有含绒量【不低于90%】的产品才能标注为“羊绒制品”。同时,鼓励(非强制)企业申请蒙古地理标志(GI)认证,以提升产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