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亚洲至美国的海运运价(美线运价)跌幅超15%,引发市场热议。本文基于上海航运交易所(SSE)、Drewry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WCI)数据,结合新闻和历史背景,解析跌因。
一、美线运价跌超15%
截至2025年2月24日,美线运价显著下滑。以下是SCFI和WCI数据:
WCI显示,2月中旬美西即期运价为3100美元/FEU,美东4400美元/FEU,分别较1月底跌10%和8%。运价虽高于疫情前(1500-2000美元/FEU),但跌势超预期。
二、数据背后的下跌原因
运价下跌由多重因素驱动:
1. 运力过剩
2024-2025年,新船交付超300万TEU,多投放在美线。需求未匹配增长,供过于求压低运价。
2. 需求疲软
美国经济放缓,1月西海岸港口吞吐量仅增3%。库存消化后,企业补货减少,运价失去支撑。
3. 红海危机缓和
2023年底危机推高运价,2025年航线优化和局势平稳降低成本,运价回落。
三、关税新变量:短期承压
2月,特朗普签署新关税政策:3月4日起钢铝关税升至25%,4月2日起汽车、半导体等加征25%。这冲击中美贸易,增加进口成本,抑制需求。2018年贸易战时,美线货量曾跌10%,运价下探1800美元/FEU。如今,运力过剩叠加关税,跌势或加剧。
四、市场信号:淡季加剧
近期动态为运价走势提供更多线索。春节后,中国出口企业开工节奏放缓,叠加传统淡季,美线货量难有起色。美国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虽存,但尚未落地,难以快速提振消费。中国推出的基建和出口刺激政策效果也需时间显现。航运媒体报道,部分船公司已计划3月减少美线船期,试图稳住运价,但效果有限。
与此同时,地缘风险仍存变数。红海局势虽趋平稳,但若冲突再起,绕航成本或推高运价。极端天气(如美国东海岸飓风季)也可能干扰港口运营,引发短期波动。
五、未来走势预测
综合数据和动态,美线运价未来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1. 短期(3-4月):低位震荡加剧
淡季、运力过剩和关税预期三重压力下,运价可能继续下探。美西或跌至3000美元/FEU以下,美东维持4200-4500美元/FEU。企业可趁低价锁定运力,但需警惕货量萎缩。
2. 中期(下半年):温和回升可期
若美国降息刺激经济,或旺季(7-10月)需求反弹,运价可能回升至美西3500-4000美元/FEU、美东4800-5200美元/FEU。但运力过剩和关税阴影将限制涨幅,难现2021年的暴涨。
3. 不确定因素:关税与地缘博弈
若关税范围扩大或红海危机重燃,运价可能短期跳涨;反之,若政策推迟或需求超预期疲软,跌回2000美元/FEU并非不可能。
六、结语:机遇与挑战
2月美线运价跌超15%,供需失衡与关税助推跌势。企业可抓住低价窗口,关注3月关税效应。未来几个月,关税落地与经济复苏的博弈,将决定美线运价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