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的分析框架
1、总体分析
首先,PMI调查结果反映的是本月比上月的变化,因此PMI指数本质上是环比指标,结合当期值相对于前值的边际变化,可以得出四种情况:
当PMI>50%,且当月比前值高时,表明经济总体扩张,且扩张的速度在加快。
当PMI>50%,且当月比前值低时,表明经济虽然仍处于扩张阶段,但是扩张的节奏放缓,经济边际上有下行压力。
当PMI<50%,且当月比前值高时,表明经济虽然在收缩,但是在逐步好转,经济正在复苏,有否极泰来的可能。
当PMI<50%,且当月比前值低时,经济有加速收缩的趋势,处于明显的经济下行阶段。
2、分项分析
分项分析包括需求、生产、采购和库存四个维度。
维度一:需求分析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的趋势往往是由需求驱动的,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利润,要利润得先有订单。在PMI里包含需求的分项有三个:新订单、新出口订单以及在手订单。
新订单反映的是内需的变化,新出口订单反映的是外需的变化。在手订单,指的是企业已经承接了,但目前还没有交付客户的产品订货数量。
维度二:生产分析
生产主要为生产指数,从PMI的构成看,生产指数权重占比为25%,是最重要的分类指数之一,仅次于新订单。生产指数有一定的季节性,这是首先需要关注和调整的,因为有时候容易把季节性波动当成趋势。
PMI新订单指数和PMI生产指数的差,可以近似看做是供需关系的缺口,当需求好于供给,产出品价格会上涨,当需求弱于供给,产出品价格下跌。因此,PMI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之差和PPI环比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维度三:采购分析
一般来说,当需求好、生产旺的时候,企业会加大采购的力度;当需求不好、生产弱的时候,企业会减少采购,主要目标放在消化库存上。
强劲的需求和生产会反映在价格上,当需求比供给强,显然会推高产出品价格,也就是出厂价格指数。根据该指数的变化方向,可以判断PPI环比变化方向。同时,需求旺盛也会推高原材料购进价格。
维度四:库存分析
库存包括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
当产成品库存往下,原材料库存也往下,意味着企业不仅减缓了采购的速度,企业还在降价处理仓库中的库存,对应主动去库存周期。
当产成品库存往上,原材料库存往上,意味着企业不仅加快了采购速度,还不断往仓库中补库存,一般只有在需求好并且企业预期未来需求也会好的时候,企业才会这么做,对应主动补库存周期。
当产成品库存往下,原材料库存往上,意味着企业在加快采购的速度,同时企业仓库的产成品不断被售出,对应被动去库存周期。
当产成品库存往上,原材料库存往下,意味着企业在减缓采购力度,同时由于生产惯性,产成品库存还在累积,对应被动补库存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