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物流危机再升级!极端天气+罢工+火灾,供应链雪上加霜
近期,欧洲港口拥堵问题持续恶化,德国、荷兰等地因极端高温、火灾及铁路施工导致海运、铁路和卡车运输全面延误。与此同时,比利时安特卫普港仍受此前罢工影响,船舶积压严重。这场“千年罕见热浪”正让欧洲供应链陷入更深的混乱,全球贸易或再受冲击。
作为欧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正面临极端高温带来的技术故障。据物流巨头德迅(Kuehne+Nagel)警告,鹿特丹ECT Delta码头因高温导致起重机故障,已暂停卡车通行,并建议司机推迟进出。此外,RWG码头同样因设备过热被迫停运,集装箱提货许可发放受阻。
目前,鹿特丹港船舶平均等待时间已达1.5天,ECT码头利用率高达80%,支线船延误最长72小时,泊位利用率更是达到100%。高温不仅影响港口作业,还导致德国和荷兰多地铁路路基火灾频发,进一步加剧物流延误。
德国汉堡港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近日,下萨克森州和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因火灾导致多条铁路线关闭或改道。更糟糕的是,7月4日至8日,汉堡瓦尔特霍夫站的铁路通道因施工完全关闭,阿尔滕韦德尔、布尔查德卡伊和欧罗巴特等多个码头运营中断,所有列车服务取消。
据估计,此次中断将影响13,500-20,000 TEU进口货物和15,000 TEU出口货物,积压的集装箱可能导致后续处理时间大幅延长。目前,汉堡港船舶平均等待时间约1.33天,部分船舶甚至需等待2.5天,泊位利用率已达100%。
安特卫普港的拥堵问题则源于6月25日的全国性罢工。当时,引航员罢工导致近50艘商船延误,驳船拥堵延误长达90小时。截至7月3日,仍有24艘集装箱船在北海锚地等待靠泊,港口拥堵未见明显缓解。
目前,安特卫普港船舶平均等待时间约1.64天,913和869号码头利用率均达90%,冷藏箱使用率高达65%。港口运营压力巨大,供应链恢复仍需时日。
欧洲港口拥堵已非新鲜事,但此次高温、火灾和罢工的多重打击,让情况更加严峻。海运延误可能导致货物交付延迟、运费上涨,而铁路和卡车的停滞则让内陆运输成本飙升。
建议外贸企业:
极端气候已从局部事件演变为系统性供应链风险——港口堵塞不仅影响近海装卸,还通过铁路、卡车与驳船传导至内陆运输,甚至冲击全球货物流动节奏。行业专家指出,今年夏末的形势可能更为复杂。面对持续高温与基础设施隐患,跨国货代公司与货主应高度警觉:提前布局、灵活调整,并积极传导风险,以避开此次物流“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