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晚至7月8日,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由希腊 COSMOSHIP 管理的散货船“永恒 C 号”(Eternity C,36,830 吨载重)在红海遭胡塞武装密集攻击。船只未经护航,先后遭遇无人爆炸艇、火箭筒、手持武器、小艇围攻及导弹袭击,最终于周三上午沉没,船体严重受损、失去动力,被迫弃船。
当时船上共载有22名船员(21位菲律宾籍、1位俄罗斯籍)及3–4名私安保人员。袭击后,船员及安保人员跳海逃生,部分船员在海中漂流超过24小时。
欧盟“阿斯皮德斯”(EUNAVFOR Aspides)海军任务组与私人保安部队协同展开搜救。官方数据显示,已成功救起6至7人(包括5名菲律宾籍、1名印度籍船员及一名安保人员),随后进行的媒体报道指出至少有七人获救。
目前确认至少4名船员遇难,另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一名安保人员遗体已被打捞上来。仍有14–15人失踪,部分疑似被胡塞武装绑架。美驻也门使馆及路透社引述消息称,胡塞武装已拘留部分生还船员。
胡塞方面在宣传视频中宣称,其特种部队介入“救出部分船员并送至安全地点”,并发布照片显示救生艇及救生筏仍在海面,声称船员“没有危险”。但多国机构对此表示不信,并警告这些说法可能掩盖绑架事实。
胡塞武装与伊朗关系密切,自2023年11月起发动针对红海船只的袭击,以声援巴勒斯坦,并试图切断“以色列相关”的海运。据悉,“永恒 C 号”和此前沉没的“魔法海洋”(Magic Seas)号曾停靠以色列港口,是此次袭击的重点目标。
此次沉没是2023年11月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攻击之一。代表全球航运的 ICS、BIMCO、ECSA、INTERCARGO、INTERTANKO 等协会发表联合谴责声明,呼吁加强航道保护。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也敦促相关国家通过外交途径缓和紧张局势。
红海是全球重要航道,2023年每年通过的货值曾达1万亿美元,近来因安全威胁大幅下降。7月初,通过曼德海峡的航运量从7月1日的43艘骤降至7月6日与8日的30–34艘。
包括美国、英国、欧盟等纷纷谴责袭击并提升警戒。美方称“将采取行动保护航运自由”,英方则发布航行安全警告。阿斯皮德斯任务组进一步增强巡逻频率,欧洲舰队已撤航靠近。
目前搜救行动仍在紧张进行中,夜间海域光照不足、海况复杂,给搜救带来诸多困难。希腊 Diaplous 海事风险管理公司表示:“搜救将持续到天亮,直至所有失踪船员获救为止”。
此次事件渗透复杂国际政治因素:红海航运安全受威胁,背后牵涉伊朗支持胡塞、以巴冲突延烧、中东外交博弈反复。若绑架属实,势必引发对人道与航运保障的新一轮关注。
多个国际组织发文指出:
随着胡塞武装强攻商业船只,航运业的风险评估迅速飙升。金融时报报道指出,红海航线的战争风险保险费率已从此前的0.4%—0.7%上涨至最高1%,对一艘价值1亿美元的船而言,保费从30万美元猛增至100万美元 。部分船东因此暂停红海航行,而愿意继续通过区域航线的,公司也陷入保险耗费飙升的陷阱——一些航线直接难以获得保障,或必须支付“2%+”极端战险费。业界传言:“有些保单干脆不再承保。”
航运巨头如马士基、COSCO、Hapag-Lloyd 和 BP 等巨头已延长好望角绕航时间,积极寻找替代航道。为了重振红海通航,有建议如苏伊士运河方面考虑短期收取运输费折扣或补助以吸引船舶返回。但在缺乏明确安全保障与保险透明机制的环境下,商船重返红海的希望仍渺茫。这一僵局意味着全球航运成本和供应链压力继续上升,消费者最终或将面对更高油价和物流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