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针对外贸的强制性要求: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技术法规与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
日本针对外贸的强制性要求
1.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关税: 日本对大部分工业品实行较低的MFN(最惠国待遇)关税率,但对农产品、部分纺织品等仍维持较高关税。RCEP等自贸协定成员可享受优惠关税待遇。企业需通过日本海关系统(如e-Tax)进行申报。
非关税壁垒: 这是日本外贸要求中最复杂也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等。
2.技术法规与标准(TBT/SPS协定框架下)
要求名称: 日本工业标准(JIS -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食品卫生法(Food Sanitation Act)、家庭用品质量表示法(Quality Labeling Law for Household Goods)、电器和材料安全法(PED - Product Evaluation Technology Act / PSE认证)、消费生活用品安全法(PSC - Product Safety Act / “SG”标志)等。
限制: 这些法规和标准对产品的设计、材料、性能、测试方法、标签标识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得在日本市场销售。例如,JIS标志虽多为自愿性认证,但某些产品(如建筑材料、燃气具)则强制要求。食品卫生法则对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微生物指标等有严格限量规定。违反这些法规可能导致产品被召回、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3.合格评定程序
要求名称: 型式认证、产品注册、工厂检查、合格标志(如PSE圆形/菱形标志、SG标志、JIS标志)等。
限制: 许多产品需要通过日本政府指定机构或获得授权的第三方机构的测试和认证,证明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例如,特定类别的电气产品必须获得PSE认证并加贴相应标志;玩具等消费生活用品可能需要获得SG标志。未获得必要认证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口和销售。认证过程可能耗时且成本较高。
4.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
要求名称: 动植物检疫法(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 Animal Quarantine Service)、食品卫生法(涉及食品进口)。
限制: 为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健康,日本对进口农产品、食品、饲料、木材等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这包括病虫害风险分析(PRA)、残留物检测(如农兽药残留)、转基因生物(GMO)标识要求、检疫处理(如熏蒸)等。例如,进口水果可能需要提供原产地无特定病虫害的证明,并可能需要接受入境后的隔离检疫。不符合SPS要求的产品将被拒境或销毁。
5.进口许可与登记
要求名称: 某些产品(如武器、放射性物质、部分化学品、濒危物种制品)需要事先获得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厚生劳动省(MHLW)、环境省等相关部门的进口许可或许可证。
限制: 未获得许可的禁止进口。申请过程通常需要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用途说明、安全评估等,审批时间不一。
6.标签与包装要求
要求名称: 商品品目表示法(JAN条码)、家庭用品质量表示法、食品表示法(FOSHU等特殊食品)、药品与医疗器械标签规定等。
限制: 产品标签必须包含日语信息,如产品名称、制造商/进口商名称和地址、成分/材料、生产日期/保质期、安全警告、使用说明等。包装材料也可能受到环保法规(如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的限制,需要符合回收标识要求。错误或不完整的标签信息可能导致产品无法上架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