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至周二,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将迎来新一轮中美高层贸易对话。双方焦点集中于延长明年8月12日到期的关税“休战”期限,并可能就制造业溢出、能源采购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表示,他计划于下周一、二赴斯德哥尔摩与中国财长会晤,目标之一是商讨延长原定于2025年8月12日到期的“三个月关税逾期协议”。该协议于今年5月达成,目的是在此期限前避免双方发动新一轮高关税措施。
贝森特强调,中美贸易目前处于“非常好的状态”(“very good place”),这一轮会谈正是为了“我们将在斯德哥尔摩会谈中商讨可能的延期安排”。
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于X(原Twitter)发文确认,将于下周初主办相关会谈,并称“非常积极,两国希望在瑞典会面,寻求互相理解,并保护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
此举不仅突显出斯德哥尔摩作为中立对话舞台的吸引力,也让全球市场关注此轮谈判可能达成的延长期限或更大合作共识。
据报道,美方将在会谈中提出两大重点议题——
此外,本轮会谈或还将涉猎出口管控、市场准入、核心矿产和高技术领域等议题,这也是前两次(瑞士日内瓦及英国伦敦)磋商成果的延续。
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回应称,目前中美已就两国元首此前达成的贸易共识“实现要素落实细节”并敲定了实施框架,但尚未对外披露更多内容。
从目前情况看,中方依然坚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并在稀土、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寻求让步。而美国也在逐步复苏芯片设计软件、商用飞机发动机出口许可,这一进程被视为战略互惠的一部分。
尽管延长关税“休战期”具有短期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但更长期目标应聚焦于制度性、结构性改革,包括:
此次会谈若能达成一致,或成为中美迈向新贸易关系、“竞争中求合作”的转折点。
本次谈判引发全球关注,尤其是金融市场与制造业界:
若双方未能达成延期协议,双方“关税炸弹”的合同期(8月12日)将进入倒计时,市场或在夏末迎来大幅波动。
斯德哥尔摩将迎来影响深远的中美贸易高层对话,这不只是涨关税暂停期限的简单延展,更是结构性议题与战略管控选择的交锋。下周一、二会谈结果,对中国制造业转型、美国贸易策略调整乃至全球市场格局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无论谈判结论如何,8月12日都是一个关键节点。各方需及时关注协议签署与达成时间,否则将面临新一轮关税威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