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美国商务部通过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通知,宣布撤销三星电子、SK海力士以及英特尔在中国晶圆厂进口美国半导体设备的“经验证最终用户”(VEU)豁免权。此举将在通知发布后120天(约至2025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在过渡期内,三家公司仍可申请许可以维持现有产线运作,但不能用于产能扩展或技术升级。
此次政策调整意味着上述企业必须为每次设备进口单独申请出口许可证,取消先前的简化通道,这一措施直接针对在华存储芯片生产,可能打击全球供应链格局。
回顾豁免机制的缘起:
2022年,美国为避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断,曾给予三星、SK海力士及英特尔的华厂临时豁免,使其可以继续获取美国设备用于生产。但随着中美科技与贸易竞争加剧,美国认为这一政策存在“漏洞”,可能助力中国获取先进技术,因此决定撤销该豁免。
政策影响预期:
地缘政治与产业链连锁:
美韩间的贸易谈判或将因此更为复杂;中方商务部发言人已明确谴责该举措,将对全球产业链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并敦促美方改正。
即公告发布后,三星与 SK 海力士股价分别下跌约 2.3% 和 4.4%,设备供应商如 Lam Research、Applied Materials、KLA 也受到拖累。分析普遍认为,这可能削弱韩企在华竞争力,反过来为国产存储设备厂商铺陈机遇。
中国商务部迅速表达反对,强调半导体产业高度全球化、相互依存,呼吁美方停止滥用出口管制工具,以避免扰乱全球供应链稳定。
此外,韩国政府已介入交涉,希望维持全球供应链稳定,减轻韩企影响。
随着美方限制外资厂商升级与扩容,中国本土存储厂商如长江存储(YMTC)、中芯国际(CXMT)等可能迎来市场份额扩大空间。
在设备供应层面,由于美企主导全球设备市场,其受限无疑造成设备短缺,这对中企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驱动了国产设备替代的研发与推广需求。
120天缓冲期为企业争取调整时间,可能促成技术路线调整或转移生产基地。同时,这也为国内存储及设备制造企业提供明确机遇,推动产业链向自主可控方向加速演进。
显然,中国厂商若能加快进步、抢抓市场空间,存储国产替代的大门将进一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