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贸易格局演化解析
01中国是稀土资源产品的净进口国及分离产品的净出口国,扮演全球稀土冶炼加工厂角色
从贸易趋势来看,中国稀土出口相对稳定且保持小幅增长趋势,年出口量从2015年的4.5万吨上升至2022年的6.9万吨;然而中国稀土进口量自2018年起大幅提升,2018—2022年年均进口量在7万吨以上,是2015年的8倍左右,中国从稀土资源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就贸易结构而言,中国稀土供应链呈现“先进后出”的贸易模式。2015—2022年,中国累计净进口稀土矿产品及混合物分别为31.0万吨及15.2万吨,净出口分离产品与功能材料产品达24.1万吨和11.0万吨,占全球总供应量的85%,扮演了全球稀土冶炼加工厂角色。
就进口而言,稀土精矿是中国最主要的进口产品,累计进口量超过12万吨;混合稀土氧化物及混合稀土金属进口量逐年上升,2022年净进口量分别为1.4万吨和1.1万吨,已取代碳酸稀土成为主要的混合物进口产品。
就出口而言,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稀土分离产品供应中心,以出口镧元素分离产品为主,累计出口总量约15.2万吨,占中国分离产品出口总量的62%;同时,稀土功能材料出口量稳定增长,累计出口总量约11.7万,2022年出口量超2.1万吨,比2015年增长约1倍,其中90%以上以稀土永磁铁产品形式出口。
02中国的稀土贸易对象高度集中,且中美间稀土贸易呈现相互依赖特征
美国、缅甸、日本、马来西亚和荷兰是中国最主要的稀土贸易对象,累计贸易量分别为26.0万吨(31%)、15.3万吨(18%)、13.6万吨(16%)、5.6万吨(6%)和4.6万吨(5%),涵盖了近80%的中国稀土贸易量,其中中美间的稀土贸易呈现相互依赖特征。
1. 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稀土贸易对象。
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稀土资源进口来源高度集中,从美国、缅甸和马来西亚三国的进口量分别占总进口量的27%、26%、10%;就产品结构而言,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稀土精矿,从缅甸和马来西亚进口稀土混合物(特别是碳酸稀土与氧化稀土)。相反,中国稀土资源主要以分离产品和功能材料的形式流向美国、日本和荷兰,分别占中国稀土出口总量的29%、28%和14%。
2. 中国扮演美国稀土资源的“海外加工厂”角色。
自2018年起,美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稀土资源来源国。稀土冶炼加工过程伴随着高污染和高排放,迫于本国严格的环境规制条例和高昂的环境治理成本,美国关停本国的稀土冶炼生产线,转而将本国稀土矿运至中国进行冶炼分离。2022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稀土矿约为3.1万吨,约占其本土产量的96%,同时向美国出口稀土分离产品约1.2万吨,占其稀土总消费量的90%以上。
03中国稀土高端产品生产能力受限,进出口贸易单价呈现“低出高进”特征
不同稀土产品的贸易均价呈现较大的差异性,且同类产品的进口和出口单价呈现“低出高进”特征,即中国稀土产品的进口单价普遍远高于出口单价。结果显示,中国稀土供应链各阶段产品进口单价均在出口单价的2倍以上,且差异呈现逐年扩大趋势。2015年,中国稀土矿产品、混合物、分离产品及永磁体的进口单价分别是同类型产品出口单价的2.3、3.2、2.5倍及3倍,2022年则分别扩大至3.2、9.8、3.9倍及5.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