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制菜出口清关全攻略
2024年,中国预制菜出口额高达48亿美元,同比增长52%,主要出口美国(占35%)、日本(22%)和东南亚(18%)。
01 中国预制菜,海外正“真香”
与国内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抵触情绪不同,海外市场对中国预制菜的接受度正持续攀升。全球预制菜市场正以年复合增长率6.8% 的速度稳健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美元。
东南亚市场因华裔群体庞大、饮食文化相近,成为中国预制菜出口的首选之地,2024年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年增速高达65%。
欧美市场则以健康、便捷需求为主,速冻披萨、植物基预制菜等产品占比超过40%;中东市场则因宗教饮食限制,清真认证产品需求旺盛。
02 出口清关第一步,备案是关键
预制菜出口的第一步是完成相关备案手续。出口预制菜生产企业需向住所地海关备案,获取《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
若产品原料含有蔬菜、茶叶、大米、禽肉、禽蛋、猪肉、兔肉、蜂产品、水产品等食品原料,则其原料种植、养殖场也需向所在地海关备案。
备案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以种植场为例,需要提交备案申请表、种植场平面图、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经营者身份证、常用农业化学品清单等文件。
03 归类申报学问多,精准描述不可少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没有对预制菜设置单独的税列号,相关企业需要根据预制菜实际情况、归类原则和监管要求进行申报。
不同品类预制菜归类思路不同:肉类预制菜一般归入第十六章;汤类预制菜可考虑归入品目21.04项下;预制蛋品类有添加剂的多半归入品目21.06项下。
例如:预制咕噜肉归入16024990,预制酸菜鱼归入16042099,预制小龙虾归入16054019;罗宋汤和猪骨汤则归入21041000。
04 文件准备要齐全,单证一致是核心
预制菜出口需要准备一系列单证资料,包括:商业发票、装箱单、原产地证书、合同、卫生证书/健康证、提单以及特殊资质证明。
商业发票需详细写明预制菜品名,应精确到具体菜品的准确名称,如“宫保鸡丁预制菜”,而非模糊的“预制菜”。
装箱单需逐一列出每箱预制菜内容,注明毛重和净重;原产地证书可用于享受关税优惠;卫生证书证明预制菜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规范。
特殊资质证明也很重要:若产品含肉类成分,需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销往穆斯林地区,可能需要清真认证文件。
05 检验检疫程序多,合格评定是关卡
在出口申报前,出口预制菜生产企业、出口商应当向产地或者组货地海关提出出口申报前监管申请。
海关受理申请后,将依法对需要实施检验检疫的出口食品实施现场检查和监督抽检。现场检查内容包括货证相符情况、产品感官性状、产品包装、数重量及运输工具、集装箱或存放场所的卫生状况等。
出口预制菜经海关综合评定合格后,准予出口,并按规定签发检验检疫证书;经评定不合格的,可以进行技术处理的,经技术处理合格后方准出口。
06 国际市场的挑战,合规与文化并重
中国预制菜出海面临诸多挑战。政策与标准壁垒是重要挑战之一,清真认证(Halal)、犹太洁食认证(Kosher)等是国际市场的重要准入门槛,获证成本高达50-100万元/品类。
供应链与物流挑战也不小:跨境冷链运输成本高昂,占货值的15%-20%,是内贸的3倍;东南亚市场基础设施薄弱,损耗率高达12%-15%。
文化与消费差异显著:日本市场偏好清淡口味,中国预制菜需减盐30%;欧美市场偏好大包装、高蛋白产品;中东则有严格的宗教饮食限制。
07 出海未来展望,差异化竞争是方向
面对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企业需要精准定位,差异化竞争。针对不同市场细分客群,推出定制化产品,如针对穆斯林市场开发清真认证产品;针对欧美健身人群推出“控卡健身餐”。
技术赋能也不可或缺:建设中央厨房4.0,实现从订单到配送的全流程自动化;采用绿色包装材料,降低包装成本15%,同时符合欧美环保法规要求。
生态共建同样重要:与跨境电商平台、冷链物流服务商等合作,拓展海外销售渠道;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绑定海外渠道商。
截至2025年9月17日收盘,A股预制菜板块报收872.75点,当日下跌1.41%。
板块内龙头股表现分化:千味央厨逆势上涨4.87%,通威股份涨幅2.68%,而金龙鱼则微跌0.33%。资本市场波动背后,预制菜出海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广东2022年预制菜出口额已超300亿元,占全国18.3%。安井食品在越南、马来西亚的工厂年产能已超过5万吨;国联水产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原料本地化率超60%,综合成本降低25%。
从“锅气”争议到征服全球餐桌,中国预制菜正在开创一条独特的出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