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美国商务部近日宣布,已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医疗设备、个人防护用品、机器人及工业机械的进口展开新的国家安全调查。这一调查可能为未来加征关税提供法律依据,涉及范围广泛,从口罩、注射器到高端机器人和工业机床均在其中。此举不仅引发全球供应链的担忧,也被视为美国在产业安全与国际贸易博弈中的又一次重大动作。
根据美国商务部披露,本次调查于9月2日正式启动,但此前并未公开。232条款允许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特定进口产品展开调查,并在必要时采取关税或配额限制。过去几年,美国已多次动用该条款,对钢铁、铝、半导体、风力涡轮机、关键矿物等产品展开调查。
此次调查的特殊之处在于,涉及的产品与民生和医疗健康息息相关。美国商务部要求企业提交详细数据,包括未来对医疗设备和工业机械的需求预测、国内生产能力、外国供应链在满足需求中的作用,以及外国政府补贴和“掠夺性贸易行为”的影响。
调查涵盖的产品清单极为广泛:
值得注意的是,处方药和无人机则被列入单独的232调查范围。
美国商务部在声明中明确提到,将重点评估外国供应链在满足美国需求中的作用,尤其是中国等主要出口国的地位。过去三年,美国在疫情期间严重依赖中国供应的口罩、防护服和医疗设备,这一现实在华盛顿引发了对“供应链安全”的长期担忧。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调查最终认定进口产品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国可能对相关产品加征高额关税。这不仅会影响中国企业,也可能波及德国、日本、韩国等在医疗设备和工业机械领域具有优势的出口国。
232条款并非首次被用于贸易博弈。
若关税措施落地,可能带来多重影响:
目前,美国医疗行业协会和部分制造业组织已对调查表示担忧,认为过度依赖关税手段可能适得其反,导致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与此同时,部分政界人士则强调,保障国家安全和供应链自主是“不可妥协的战略目标”。
未来几个月,美国商务部将收集企业反馈,并可能在2025年内公布调查结论。
美国对医疗设备、机器人和工业机械的232调查,既是对疫情经验的回应,也是对全球供应链格局的再平衡尝试。无论最终是否加征关税,这一调查都将对全球医疗与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中国及其他主要出口国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贸易挑战,更是一次产业升级与供应链重构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