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一项历史性贸易提案——将免关税钢铁进口配额削减近一半,并对超过配额的钢铁征收50%高额关税。欧盟称,此举旨在维护本土钢铁生产能力、应对全球产能过剩以及美国关税带来的双重压力。
根据提案,欧盟计划将可免关税进口的钢铁总量限制在1830万吨/年,较2024年的配额下降47%,与2013年欧盟钢铁进口总量持平。超出配额的部分将被征收50%关税,关税水平与美国和加拿大保持一致,但欧盟采取“配额后征税”的模式,而美国的50%关税则从首吨开始执行。
欧盟委员会指出,配额削减与关税上调将“恢复公平竞争”,把欧盟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从目前的67%提升至理想的80%。这一目标意味着,欧盟希望通过减少外部冲击来稳定本地产业投资与就业。
新方案还要求进口商申报钢材的原始“”(Melt and Pour)国家,确保原产地可追溯,防止部分厂商通过在第三国进行简单加工后转口欧洲,以规避高关税。这一做法此前已被美国采用,被视为贸易防御措施的重要补充。
欧洲钢铁协会(Eurofer)总干事阿克塞尔·埃格特表示,这项措施将使钢铁进口市场份额降至约15%,“这是拯救欧洲钢铁业的重要一步,有望保住数十万个就业岗位。”欧盟钢铁企业普遍认为,长期以来低价进口冲击了本土产能,导致生产线关闭和投资外流。
然而,在欧盟之外,反应却截然不同。英国作为欧盟第八大钢铁出口国,对此提案深感担忧。英国工业部长克里斯·麦克唐纳警告称:“保护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流动至关重要,我们应携手应对挑战,而不是彼此加压。”英国钢铁公司总裁加雷斯·斯塔斯更直言,此举“将对英国钢铁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目前,欧盟仅计划给予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三国豁免权,其余出口国——包括土耳其、印度、韩国、越南、中国(包括台湾)与乌克兰——都将受到新规直接影响。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什·塞夫科维奇(Maroš Šefčovič)指出,全球钢铁产能如今是欧盟年消费量的五倍,产能过剩问题已威胁欧洲产业根基。欧盟希望通过这次“配额+高税”组合拳,防止廉价钢铁大规模涌入,同时为产业脱碳和绿色转型赢得时间。
分析人士指出,该提案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土耳其和印度等主要出口国可能在世贸组织(WTO)提出抗议或申诉。其次,钢铁价格上涨可能推高汽车、建筑和家电等行业的成本,进一步影响欧盟的通胀水平和出口竞争力。
此举也与欧美间的钢铁关税谈判密切相关。自2018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全球钢铁征收50%关税以来,欧盟一直在寻求豁免。欧盟希望,新提案可作为与美国达成“配额取代关税”协议的筹码,实现双方共同抵御中国等国的产能冲击。
事实上,7月底美欧双方已签署初步贸易协议,计划将美国对欧盟出口产品(包括汽车)的关税上限定为15%,并讨论以配额制度取代高额关税。欧盟方面认为,这种协调机制将为“跨大西洋钢铁联盟”奠定基础,形成针对全球产能过剩的“共同防线”。
该提案仍需经欧盟27国政府及欧洲议会批准。欧盟委员会预计将在2026年6月现行钢铁保障措施到期前完成替代立法,计划最迟于2026年7月1日正式生效。
此外,欧盟还需与WTO及贸易伙伴就免关税分配方案展开谈判,以确定各国配额份额与产品类别的豁免范围。届时,各成员国之间的立场分歧(尤其是钢铁需求较高的德国与进口依赖度大的南欧国家)将成为谈判焦点。
欧盟此举标志着其贸易政策从“市场开放”转向“产业防御”的又一重要节点。通过削减进口配额与提高关税,欧盟试图为本土产业赢得喘息空间、稳定就业并推进脱碳转型。然而,这场关税与配额的“双重防线”也可能引发更广泛的贸易摩擦与价格波动。
未来数月,美欧协调、成员国谈判以及主要出口国的反应,都将决定这场“钢铁保卫战”最终走向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