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欧班列为什么不能停
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边境,给中欧班列运行带来持续影响,或将带来长久的改变。两国边境是中欧班列入欧的咽喉要道,约90%班列经此入境欧盟,此次关闭导致运输网络停摆。虽目前波兰通道已恢复,但通行能力有限,口岸及在途班列积压,预计国庆节后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中欧班列:四条通道织就国际物流网络
中欧班列在中国境内形成西、中、东三条通道,境外呈现北中南三线并行格局,构建起“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国际物流网络。其运输时间是海运的1/2、空运的三倍,均箱成本在4000 - 8000美元/FEU,较海运贵3 - 5倍,是空运成本的1/10。截至2025年6月10日,历年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开行列数16659列,同比增长7.3%。
以下为各通道具体情况:
东通道
由满洲里、绥芬河、同江铁路口岸组成。2025年以来,累计通行超3000列,运送货品超30万标箱,占全国总量的26.6%,回程班列开行数量占全国总量的33.1%。2025年上半年,通行班列2444列,发送货物252.34万标箱。满洲里口岸是重要节点,上半年进出境班列2193列,约占全国总量四分之一,回程班列运量1360列居全国首位。
哈尔滨 - 俄罗斯:全程6578公里,经滨洲铁路到满洲里口岸站出境,再经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到比克良站。
沈阳 - 布列斯特:从沈阳始发,经满洲里出境,到达白俄罗斯布列斯特。
中通道
以二连浩特口岸为核心,自2013年开通以来,截至2025年8月3日,累计通行量突破20000列,占全国总量约18%。2025年1 - 7月,接运中欧班列2199列,运送货物24.96万标箱、283.11万吨;截至7月15日,通行班列突破2000列,同比增长6.7%,发运货物226500标箱(256.30万吨)。
郑州 - 汉堡:从郑州始发,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途经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到达德国汉堡,全程约10245公里,运行时间约15天。
武汉 - 汉堡:从武汉始发,经二连浩特出境,途经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达德国汉堡,全程约10000公里,运行时间约15天。
西通道
主要通过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阿拉山口站2025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4000列,日均21列(峰值30列),货运量达977.8万吨(同比+3.7%);霍尔果斯达796万吨(同比+20.3%)。
重庆 - 杜伊斯堡:从重庆团结村站始发,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到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约11000公里,运行时间约13天。
成都 - 罗兹:从成都始发,经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达波兰罗兹,全程约9826公里,运行时间约12天。
长沙 - 杜伊斯堡:始发站在长沙霞凝货场,通过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全程11808公里,运行时间18天。
义乌 - 马德里:自义乌铁路西站始发,通过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西班牙,全程13052公里,运行时间约21天。
南线通道(成渝)
近年来在地缘政治和物流需求变化背景下崛起,是中欧班列的重要补充线路,也被称为“中间走廊”或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主要通过哈萨克斯坦里海、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最终抵达欧洲。2025年2月,南线货运量同比增长240%,单月标箱突破20万;前八个月准时率达100%,货运量同比激增127%,占比从18%跃升至31%。
成都 - 欧洲:从成都出发,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跨里至阿塞拜疆巴库港,再经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枢纽,最终抵达欧洲罗兹等地。
重庆 - 欧洲:从重庆出发,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跨里海至阿塞拜疆巴库港,再经格鲁吉亚、土耳其,最终抵达欧洲腹地。
武汉 - 格鲁吉亚:从武汉出发,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横跨哈萨克斯坦,经阿克套港转轮渡穿越里海至阿塞拜疆巴库,最终抵达格鲁吉亚波季和第比利斯。
广州 - 欧洲:从广州出发,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跨越里海与黑海,最终辐射至土耳其和罗马尼亚等国。
北京 - 阿塞拜疆巴库:从北京出发,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穿越哈萨克斯坦抵达里海东岸的阿克套港,转乘轮渡横渡里海,到阿利亚特港上岸,然后铁路运抵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从全国整体情况看,截至2025年6月10日,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全国中欧(亚)班列开行列数16659列,同比增长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