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方再掀资源保护主义浪潮,中国铝产业需未雨绸缪
近期,美国铝业协会发布白皮书,呼吁以“国家安全”为由,立即禁止将废旧饮料罐等铝废料出口至北美以外地区,重点指向中国。该组织声称,大量美国废铝流向中国,在当地完成加工后再以成品形式返销美国,削弱了本土制造业的原料掌控力和竞争力。
据该协会数据,美国每年消耗约500万至600万吨铝废料,其中超过200万吨被出口。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铝消费国和再生铝加工中心,长期以来是美国废铝的重要流向地。美方此次限制呼吁,旨在将废料留在国内,用于支持汽车、战斗机、坦克和卫星等关键领域的制造。
这一举措并非孤例。今年早些时候,美国铜行业也提出类似的出口限制建议,试图减少铜矿石和废金属的外流。而在更广泛的政策层面,美国总统特朗普已于6月宣布对进口铝征收高达50%的关税,并在8月进一步扩大至400多种钢铝衍生产品,涵盖电动汽车零部件、电工钢、公交车配件等,年进口额高达2400亿美元。
这些措施不仅扰乱了北美高度一体化的金属市场,也将铝价推高至远高于全球基准。美方意图通过关税和出口管控双重手段,强化对关键资源的掌控,减少对外依赖,尤其是在中美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从中国角度来看,美国此举将对我国再生铝产业链造成一定冲击。中国铝业长期依赖进口废铝作为原料补充,尤其是在国内环保政策趋严、原铝产能受限的背景下,再生铝成为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据世铝网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废铝进口增速放缓,进口占比下降,但美国仍是主要来源国之一。
此外,美国对中国铝产品的关税壁垒已持续多年。从“232条款”到“301调查”,再到涉疆法案等多重制裁,税率叠加后最高超过500%。这导致中国对美铝材出口量大幅下滑,美国已从中国最大的铝材出口目的国退至第六位。
面对美方资源保护主义抬头,中国铝业应加快布局多元化废料来源,强化国内回收体系建设,推动再生铝技术升级。同时,企业需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废料合作渠道,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在全球绿色转型和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铝作为轻量化和低碳制造的关键金属,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美方的出口限制与高关税政策,虽短期内可能扰乱市场,但也为中国铝业提供了加速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