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10月26日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 第47届东南亚国家联盟峰会期间,代表美国与中国的高级经济官员就贸易与关键矿产达成“框架性协议”,为两国领导人即将在韩国举行的会晤铺路。以下按关键议题归纳谈判进展与细节。
1. 会谈背景与总体进展
-
• 美国财政部长 Scott Bessent 表示,美方与中方官员在吉隆坡谈判时,已“敲定一个贸易协议框架”,并称此次会谈“非常成功”。
-
• 该框架协议的核心为:暂停美国原计划于11月1日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0%新增关税的威胁;以及中国推迟执行对稀土矿物与磁铁出口许可制度的时间。
-
• 中方发言人 李成钢 称双方已达成“初步共识”,但强调还需各自国内审批流程。
-
• 双方预定于本周四(韩国庆州/釜山附近) 亚太经合组织峰会 期间,由中美两国领导人签署有关条款。
2. 停征关税威胁 & 暂停惩罚性措施
-
• 美国原拟于11月1日对中国商品征收100%新关税,作为对中国扩大稀土、磁铁出口管制的报复。特朗普团队以此为谈判筹码。
-
• 谈判结果为:该100%关税威胁被“消除”,美中双方同意暂停部分惩罚性关税或新增关税措施。
-
• 美国代表 Jamieson Greer 在节目中表示:双方确定“暂停一些惩罚性行动”,并找到“前进道路”,包括美国获得更多中国稀土供应、尝试用美国产品销售来平衡贸易逆差。
-
• 这意味着当前贸易“休战”状态可能延长,超过原定的11月10日截止日期。
3. 稀土与关键矿产合作议题
-
• 中国在全球稀土(尤其是重稀土、磁铁用材料)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长期对美方构成战略关注。美国多次强调要“脱中依赖”。
-
• 贝森特表示,他预计中国将把实施稀土矿物和磁铁许可制度的时间推迟一年,以便重新考虑该政策。
-
• 此外,美中双方框架讨论中提及:美国将“增加获取中国稀土”渠道,中国也将恢复大量购买美国大豆。
4. 其他关键议题与配套承诺
-
• 除了关税和矿产,双方还在谈判中涉及数字经济(如 TikTok 所有权转移)、港口费用、美国芬太尼危机、中美科技供应链等问题。
-
• 谈判中提到,中国将恢复对美大豆采购,因为9月未向美国大量购买,而转向巴西、阿根廷。美国农业群体对此表达积极期待。
-
• 特朗普在峰会现场表态:“我认为我们将与中国达成协议。”
5. 进展里程碑与待决问题清单
已取得的进展:
-
• 美中官员达成框架协议:暂停新关税、延后稀土出口管制。
-
-
-
尚待解决的问题:
-
-
• 稀土出口管制具体范围(原料 vs 加工件)尚未明确。
-
-
-
• 协议最终签署形式、执行机制、监督安排尚未明确。
6. 对外意义与下一步展望
此番会谈标志着美中贸易关系从“高压对抗”向“结构性重塑”迈出关键一步。若协议落地,可缓解全球供应链紧张局势,尤其是在稀土、磁铁、农业等领域。同时,对亚太经济格局、美国“印太战略”也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