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将此前因中国出口芬太尼及相关化学品而加征的20%关税减半至10%。这一潜在调整被视为中美贸易谈判的重要突破口,但协议细节仍需在后续磋商中敲定,且最终结果可能取决于即将举行的中美领导人会晤。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合成阿片类药物,近年来在美国造成严重的公共健康危机。美国政府长期指责中国是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主要来源,并以此为由在2025年初对中国商品加征20%额外关税。这一措施被称为“芬太尼关税”,叠加在原有的301关税和最惠国关税之上,使得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平均关税水平一度超过55%。
中国方面则多次强调,芬太尼滥用的根源在于美国国内的需求与监管漏洞,并指出中国已采取严格措施限制相关化学品出口。
10月26日,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结束为期两天的关税谈判。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双方经过紧张讨论,就妥善处理彼此关切形成了初步共识。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也称,谈判成果“几乎可以提交两国领导人审议”。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则形容此次谈判为“非常成功的框架”。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团队强调,是否降税取决于中国在遏制芬太尼流动方面的实际进展。这意味着即便协议框架达成,执行仍需观察中国后续行动。
特朗普总统本周展开亚洲之行,预计周四与中国领导人会晤。多家媒体报道称,此次“两国领导人会晤”将重点讨论以关税削减换取中国加强芬太尼管控。分析人士认为,这不仅是贸易问题,更是中美在禁毒、科技和地缘政治等多重议题上的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原定于11月1日实施的对华100%关税措施已确认不会执行,这被视为双方释放善意的重要信号。
此次关税调整若能落实,将成为中美关系缓和的重要信号,也可能为全球市场带来短期利好。然而,观察人士普遍认为,这更像是阶段性妥协,而非根本性转折。未来中美关系仍将围绕贸易、科技、地缘政治和禁毒合作展开复杂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