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美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洛杉矶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执行董事尤金·塞罗卡(Eugene Seroka)在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出明确警告:随着新一轮关税政策冲击供应链,洛杉矶港预计自5月起货运量将下降约10%,并可能持续至年底。
“我们预计,从7月到今年底,港口吞吐量将下降至少10%。不过,这一下滑可能从5月就开始显现。随着更多数据的汇总,这一预测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塞罗卡
这场风暴的导火索,是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新一轮高额关税。根据港口方面披露,目前约有40%的进口货物来自中国,而近期传出的145%加征税率计划,已令众多企业陷入观望或主动暂停发货。塞罗卡透露,多个全球知名品牌已停止从中国装运,并推迟了原定订单。
航运减速:五月起或取消至少12个航班
根据目前掌握的船期数据,洛杉矶港在5月预计将取消或停航12个航班,这一趋势是供需关系紧张、企业避税式提前出货以及市场情绪转变的结果。
此外,其他地缘政治与气候因素也在影响全球航运格局。中东局势不稳造成苏伊士运河受阻,而巴拿马运河因持续干旱出现船只拥堵,这些都促使部分亚洲出货转向西海岸港口,使洛杉矶港在2024年的货运量曾一度“异常繁荣”。但随着这些因素消退,市场回归理性,洛杉矶港面临“过山车式”回调。
对南加州就业的连锁反应
尽管港口管理层并未预测短期内会出现大规模裁员,但塞罗卡坦言,南加州地区与港口经济高度依赖——从卡车司机、仓库工人到铁路联运,全链条上的近100万个岗位可能面临“工作强度减弱”的现实。
“目前我们每天大约有9000家服务商活跃在港口运输网络中。如果运输量下降,一些卡车司机从每天跑4趟可能降到3趟,那些原本有大量加班机会的码头工人,可能将回归‘一周五天、每日八小时’的传统工作节奏。”
重建成本飙升,洛杉矶火灾受灾民众承压
港口的进口商品对洛杉矶本地居民生活也造成了实质影响。1月加州阿尔塔迪纳、马里布和太平洋帕利塞德发生野火,导致约5万人无家可归。灾后重建工作迫在眉睫,而进口商品——尤其是建筑材料、家电、金属制品和家具——价格已因供应链波动而上涨显著。
塞罗卡表示,哪怕不计新关税,仅过去10天内,这些关键物资的进口价格就普遍上涨了10%以上。尽管存在关税宽限期的讨论,但现实是,除中国外的替代市场价格也在上涨,令本已脆弱的重建进程面临更多阻力。
3月货运量创下“历史第三高”的一季度
尽管前景充满挑战,3月份的数据显示洛杉矶港依旧保持了强劲势头:共处理778,020个TEU(20英尺标准箱),同比增长5%,高于五年平均水平。其中进口箱量达38.5万标准箱,创下三月新高,主要因企业提前出货对冲关税风险;但出口量仅为12.3万标准箱,同比下降15%,显示在全球贸易环境紧张下,美国制造业和农业面临出口困局。
空箱返程大增反映出口疲软
3月空箱返程数量为27万个标准箱,同比激增21%,也再次佐证出口需求持续萎缩。这是连续第四个月出口量同比下降,引发农业与工业界的广泛担忧。
铁路拥堵缓解带来小幅利好
在一片不安中,也有一线积极信号:塞罗卡指出,铁路运输瓶颈有所缓解。目前港口仅有约900个集装箱滞留超过9天,远低于上月的6000个,表明从港口向内陆输送货物的效率正在逐步恢复。
展望:洛杉矶港正走向一个新的转折点
随着大选临近、国际贸易环境持续动荡,以及企业供应链布局加快多元化,洛杉矶港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未来几个月将是关键窗口,港口如何应对关税冲击、稳定就业形势、维系地区经济发展,将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塞罗卡的警告言犹在耳:“系好安全带”,这一句也许不仅是给港口工人的忠告,更是给整个美国供应链生态的一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