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美国正式启动对印度进口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原有25%基础上再加25%惩罚性关税),主要针对印度从制成品到珠宝、服装、机械设备等多个出口行业。这是特朗普政府迄今为止最严厉的一次贸易动作,其目标是迫使印度减少对俄罗斯石油采购,以对普京发动施压。
图片来源于经济时报截图
按路透社报道,该关税将影响印度对美逾半的出口额(约55%),主要涉及工程机械、钻石、服装、海鲜、皮革与鞋类等领域。订单预计或将减少高达30%。
国际评级机构Crisil指出,成衣行业的收入增速预计同比几乎“腰斩”。其中,印度钻石加工业重镇苏拉特(Surat)已有5万人失业,未来可能受影响者超过10万人。
经济学家认为,这一关税将使印度GDP增长减少0.5–0.8个百分点,若延续两年,损失将更加严重。
面对阵痛,印度总理莫迪重新高举“印度制造”“印度消费”旗帜。在排灯节前夕,他承诺通过“巨额税收奖励”惠及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开源节流,自力更生成为国家战略。
但现实是,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长期维持在15%左右,增长乏力;推动税收改革成为应对关税冲击的另一项关键举措。
在今年预算法中,莫迪政府已宣布120亿美元个人所得税减免,同时提出简化商品及服务税(GST)结构。从四档简化为两档,有望降低企业税负和消费者负担。
分析称,若GST改革与所得税减免协同实施,全社会消费可能获得明显提振,GDP增长可增加约0.6个百分点。瑞银指出,与以前的企业或个人税削减相比,GST改革“乘数效应”更强,直接刺激消费支出。
摩根士丹利认为,在关税冲击和全球贸易紧张之下,这种财政刺激至关重要,有助于支撑经济增长并缓解通胀压力。
消费约占印度GDP的60%,因此维持消费活力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支撑。GST减免预计将最早回暖摩托车、微型汽车、服装、水泥等与节日消费周期紧密相关的行业。
尽管政府承诺支援出口商、推动市场多元化(如开拓中国、中东、拉美市场)、并加快改革,但短期内出口依赖美国的行业仍首当其冲,调整空间有限。
加上GST改革落地需州政府通过,资金压力与制度摩擦依然是推进难点。
特朗普政府一锤定音的50%关税对印度出口形成重压,短期内出口导向型行业遭受打击,GDP增速被压缩,制造业承压,劳动市场承压。
但印度立即反击:通过“印度制造”“税收优惠”“GST简化”等手段,释放消费场景、刺激内需。以强大的内需为后盾,印度经济有望在关税风暴中寻找到缓冲空间。
如能加速改革落地、扩大出口市场多元化,并加快制造业转型,中国(Vietnam、Bangladesh等)仍将构成更直接的竞争对手。
这是一次艰难的考验,也是敦促印度加快结构调整、财政改革和内需推动的大机会。